|
|
|
|
2016-12-16 第B01版:城市社会周刊
|
大 | |
中 | |
小 |
|
|
“微”观财经 |
|
|
作者:
邓飞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255 |
|
|
|
合作媒体:腾讯微博 栏目主持人:邓飞
【统计局发言人表示中国有能力保持人民币稳定和外汇储备充足】
新闻源: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储备数据显示,11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为30516亿美元,为2011年3月以来新低,比今年10月末减少了690.6亿美元。今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已经累计减少2788亿美元。如果以2014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达到3.99万亿美元高位来看,至今年11月,29个月累计减少了9400亿美元,减少幅度达近1/4。人民币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 @财经网:媒体微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强调,未来人民币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外贸出口有盈余,外汇储备较充裕,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加速推进、人民币加入SDR,国际增配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是有所上升的。目前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主要是国际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美元加息的预期持续走强。
汇率制度有待完善与改进
@社科院易宪容: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前研究员易宪容 可以说,对于当前中国外汇储备的不断减少,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市场对央行没有信心,及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不断强化。而这些现象都是与当前的汇率制度安排有关,如果不对当前的汇率制度进行完善与改进,仅是强调对资金流出进行管制,所起到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基本面稳健有利于保持稳定
@Wind资讯:机构微博 因基本面稳健,人民币能够保持对一篮子货币的稳定,人民币兑美元走弱主要基于美联储加息预期;11月失业率下滑至低于5%,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中国大城市失业率连续3个月保持低位;未来应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在战略上重视风险 @德国研究:网民 我们可以有很多理由解释外储减少的合理性,但必须清醒意识到,如果预期难以逆转,不管拥有多少外汇储备,很快就会耗尽。从历史上看,不管一个国家有无外汇管制,一旦形成资本外逃的恐慌,没有国家可以扛得住这种风险。中国需要做的,是必须在战略上重视“资本外逃”这个巨大的风险,未雨绸缪,用坚决的手段予以制止,并真正逆转预期。 评上评:如果从教科书的角度去看,一般一个国家能够应付3~6个月进口的需要、偿还外债的需要,那么外储就够了。但现在的经济规模和金融市场规模,都跟传统教科书时代完全不一样了。另外,大家预期人民币还会进一步贬值,且认为贬值的幅度很大,认为与其把资金放在人民币理财产品或国内房地产,还不如先避一避,换成美元,等人民币贬值结束后再兑换回来。这种想法对于个人而言有合理一面,但对于宏观经济而言是“可怕”的。再加上目前处于我国改革的关键阶段,又逢全球经济动荡时局,所以会使得人民币相关改革和政策调整进行起来更加困难。不过无论是人民币今年的贬值幅度也好(相比别的非美货币跌幅是小的),还是我们现行的在岸、离岸的双轨货币制度也好,央行手上的牌还有很多。只要未来国内经济能保持平稳运行,大家就对人民币有充分的信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