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6-12-16
2016-12-16 第B04版:城市·社会 大 | 中 | 小 

学者:化解社会分层潜在冲突 应尽快完善社保体制

作者: 荆文娜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162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荆文娜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形态也发生了变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开始暴露出更深层次的历史积累问题,社会分层态势愈发明显。如国家公职人员、企业职工的退休制度与待遇,无论是养老还是医疗等方面,与城乡居民和农民的待遇相差甚远,由此引发了社会公平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分层可能带来的潜在冲突,需要通过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来化解。而这就要求我们应向社会治理和公共治理转型。
“医疗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是一个较为具体的领域,于中国而言,医疗体制改革的问题涉及社会转型与公共治理转型的问题,其成功与否将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在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公共治理”论坛“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单元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做出了如此的分析。
    
促进社会融合,化解阶层分化风险

    “同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一样,当中国社会的发展到达一定的阶段,社会必然会走向阶层分化,并逐渐固化。”朱恒鹏在论坛上表示。如今在我国,仅占人口总数13.6%的四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了社会的大部分资源。
    而且,比社会分化、不平等不断扩大更糟糕的是,阶层之间还在逐步固化,低阶层家庭上升渠道明显变窄。在此情况下,那些怀着阶层流动梦想、又屡屡被现实打击的群体,其怀疑和不平不断累积,潜在社会冲突的产生就难以避免。
    如何化解由阶层分化所产生的社会风险?主流的看法是,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的最优资源配置作用,实现更多的经济增长与财富创造,因为只有更多的增量,才能带来更多的福利提高。朱恒鹏认为,这个道理是对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市场经济能带来财富的增加,却不一定能带来不平等的减少。因此,为防范经济社会风险、缓解阶层冲突、促进社会融合与稳定发展,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公共治理模式的转型亟待考量。
    首先,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分工越来越发达,合作协作的边界也在不断扩大,就业形式日趋多元化发展。二是改革开放后,户籍制度的解绑,一下子将长期锁在土地的农民释放出来,大规模人口流动呈常态化发展,给以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反弹压力。
    面对经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实现全面转型、构建创新型社会,是当下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经济增长要抓,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另一方面,维稳任务要做,公共治理要积极转型,阶层冲突要调和,以减轻发展阻力,防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撇开经济增长任务不谈,仅讨论社会转型。我们应如何推动公共治理模式转型,以促进社会融合?“我认为,重建社会信任网络是其中关键要素之一。”朱恒鹏说道。
    传统社会的城市治理主要依赖单位制,单位内部本身即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网络。市场经济的发展,再加上“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重构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结构与信任网络,日益动摇此前维持多年、稳定运行的单位制治理体系。关于这一变化对社会阶层和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朱恒鹏认为,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如此前所述,社会阶层总体呈现分化和固化趋势,下游阶层向上流动日趋困难,平等公平的利益诉求若无法满足,自然会引发社会冲突。二是由于市场经济和城镇化,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前面30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社会阶层之间大范围的流动现象。三是阶层间利益的冲突,还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潜在危机。
    综上所述,转型期的中国,发展任务艰巨,即要维持经济增长,又要保证社会稳定,所以促进社会融合势在必行。
    
促进融合须尽快启动社保筹资体制改革

    何谓“社会融合”?简单来说就是,在贫富差异巨大、社会阶层固化的社会中,构建出一种国家共同体的存在感和认同感,让全体国民相信、认同国家的存在及其核心的价值取向,由此产生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完善社保体制建设,就是实现社会融合、构建国家共同体认同的一个重要制度安排。这种格局下,即使社会有各种不公,人分三六九等,收入差异巨大,但基本的生存和尊严都有保障,社会冲突就不至于极端化发展。
    然而,知易行难。第一头“拦路虎”是筹资。现有的两大社保的筹资渠道,一是雇主与雇工共担的社保缴费。第二条筹资渠道是由税收支撑的财政补助。第二头“拦路虎”是现有分地区统筹的医保和养老制度,根本无法适应常态化的大规模人口流动现状。其中,最直接的受损者就是2.7亿农民工群体。他们在自己最年富力强的阶段,来到城市,建设城市的同时,还给城市缴纳了社保。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做的,一是要坚持这一制度;二是要尽快完善这一制度,构建全国性的制度架构;三是必须尽快启动筹资体制改革,公平和可持续性是首要考量,筹资层次的提高要尽快纳入日程;四是必须尽快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去编制化和去行政化不能再拖延。否则医保资金会继续被大规模浪费,继续带来扩大而非缩小收入差距这种事与愿违的结果。
    一定要认识到,社会分层带来的潜在社会冲突,我们必须化解,化解的关键之一就在于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而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必然要求我们进行社会、公共治理的转型。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