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3-14 第A4版:资讯
|
大 | |
中 | |
小 |
|
|
上海奉贤“河长”赶考记 |
|
|
作者:
图文/邱爱荃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300 |
|  | | 蓝天白云奉贤,贤城风光独好。 |  | | 图中矿泉水瓶装的是奉贤臭河浜变清后的河水。 |
|
|
|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水环境是上海最重要的发展基础之一,中小河道综合整治是一场攻坚战,必须形成合力攻坚克难,到2017年年底上海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积只增不减,全面提升上海水环境质量特别是郊区和城乡接合部水环境质量,使广大市民群众感受到水环境实实在在的变化、有更多获得感。”这是上海市政府对百姓作出的郑重承诺。 号角一吹响,各区纷纷立下军令状。上海奉贤发出治水集结号,要求相关部门摸清全区5000多条河道基本情况,推进黑臭河道综合治理、改善城乡水环境面貌,在奉贤实现治理黑臭河道全方位、全覆盖,全力以赴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河道治理 信息精准全覆盖
奉贤,作为上海治水攻坚战的主战场,通过摒弃以往“单兵突进”式的单项河道整治,在原有“一河一档”河道信息的基础上,加入多项“体检指标”,对河道污染源开展排查登记工作,为河道配上“身份证”,探索出一条城市内河治理的新路,为各地河道整治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新蓝本。 所谓河道“身份证”就是为每一条河都设定河道信息登记范围、河道受污染成因类别、综合施策原则等,即在原来的“一河一档”的基础上,还将增加三个要素的设定。 首先设定河道信息登记范围。以市、区、镇、村四级河道分别设立100米、80米、50米、30米的区域为河道管控范围,污染源排查全部按100米范围,并结合实际进行延伸。 其次设定河道受污染成因类别。其中包括入河污染源,即违章建筑、畜禽、水产养殖、产业企业调控、土地减量化、直排、偷排污水、雨污混接排放等各类污染源点位,涵盖河道区域内各类产生入河污染源的点位;以及污水收集管网覆盖情况,涉及河道沿岸范围的污水管网铺设、纳管情况,为污染源纳管工作做好数据基础;还包括断头河等水系阻断情况,水系阻断是造成河道水体动力不足,自净能力降低,造成河水水质变差的重要因素。 同时,奉贤还将设定综合施策原则,污染源治理将按照“五违四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土地减量化、宅基地归并、畜禽减量等政策实施综合整治,通过政策联动对污染源进行整治消减直至完全消灭。 数据统计,在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共有各级河道258条,总长度189公里,水面积3.65平方公里,水面率7.3%,断头浜68条,断头点位155个;19条重污染河道污染源点位共计390个,其中工业污染点位86个,雨污混接点位129个,农村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点位175个;沿河违章点位187个,面积52630.95平方米。 奉贤区南桥镇通过河道“身份证”登记三要素的设定,勾勒出了黑臭河道治理这场“攻坚战”的“作战底图”与“攻坚目标”。 据了解,2017年,南桥镇计划疏浚河道53条,合计长度为32.27公里,目前,已完成25条河道的疏浚,共计20.39公里,累计完成总量的63%。
“河长”赶考 治水有方
奉贤在河道身份证制度建设上,启动推行三级“河长制”制度,明确每条河流要有“河长”,市、区管河道“河长”由区级领导担任;镇、村级河道“河长”由各镇、村领导担任。“河长制”履职按照月考成绩,“考分”如不理想将被问责。 2016年11月29日,一场紧张激烈的河长考试在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拉开了河长“赶考”的序幕。 “河在哪里?河水有多长?河面积有多少?污染点位有几个?采取哪些治理措施?”每一位河长对考题对答如流。 “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考纲。这次赶考的具体任务明确,就是要建立河道身份证制,建立‘可检查、可考核’的新措施,解决反复治水的难题,实现治理黑臭河道的信息化、法制化、全域化,全力以赴向人民交出满意答卷。”上海市奉贤区负责人说,对奉贤而言,就是要努力打通“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之间的通道,全力实现‘奉贤美、奉贤强’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不偏题、紧抓重点和关键,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真正做到补短板、拉长板。 南桥镇党委书记王震是中横河的河长,在这条长约1750米的镇级河道周边竟有15个污染点位、39个违建点位,违建面积达到6773平方米。在这场“考试”中,王震必须要回答“这些污染点位分别是居民污水,还是工厂排污?”“是否进行了污水纳管?”“违建是厂房还是居民用房?”“在哪一个时间节点可以完成拆违?”等问题。全部答得上来,才算取得一个阶段性的“好成绩”。 不过,对中横河的“考试”如此严格,并非只因它在“市公布奉贤区重污染河道清单”之列。据介绍,奉贤区的水环境整治工作以实现全覆盖为目标。在南桥镇,除了“2017年水环境整治目标”内的13条黑臭河道,凡群众反映强烈的河道,都一视同仁要整治。 接龙港是南桥镇六墩村的一条河道,河长周榕曾在这个村做了近十年村干部。这十年里,他发现随着河两岸人口密集程度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偶尔还会散发异味。不过,由于它不算在黑臭河道之列,村里想疏浚、拆违,也苦于没有经费,难以推进。 随着奉贤区水环境整治“全覆盖”,如今的接龙港已经和其他河道一样,进入紧锣密鼓的整治期了。在“考试”中,周榕兴奋地介绍,目前接龙港周边800余平方米的违建已全部与居民达成共识,年内可拆除,而附近的3家企业也将实现减量化。
“河长”治水守水有责
“‘河长’治水并不是‘河长’孤军奋战,我们要调动老百姓积极参与治水。”王震说,奉贤区南桥镇19名民间志愿河长经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已经正式上岗,深度参与河道治理,配合官方任命的行政河长及时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 自今年1月3日以来,奉贤区推进《“民间河长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向全区发布民间招募令,凡是家住在河流周边的村居民,或是想为水环境保护出一份力的个人、企业、社会组织等向所在街道提出申请后,均可经过定期培训,担任“河长”。 治水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一年半载之计,需要执着的意志、不懈的奋斗和长效的制度。如何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奉贤人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 落实“河长制”是治水长效机制的“牛鼻子”。长效机制,要在建立完善三级河长体系的基础上,督促各级河长切实担负起“治、管、保”的职责,执行好巡河、治河、护河的各项制度,同时建立完善河长履职管理制度,明确河长的“权、责、利”。抓好监督考核的刚性执行,实行严格的环保制度、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坚持严格执法、严格检查、严格考核、严格问责,以严厉的措施,控源头、防反弹、强推进。 2016年底,在“河长制”工作推进大会上,奉贤区出台了《奉贤区党政领导干部治理水环境的问责办法》(简称《办法》)。《办法》将对在落实水环境治理过程中不履职、不当履职、违法履职、影响本地区水环境治理推进或者产生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该“治水问责办法”,将对奉贤各镇、街道、社区、开发区排名末位的党政领导成员通报批评;对在区环保、水务等水环境治理职责部门联合开展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季度考核中,连续两个季度排名末位的诫勉谈话;在区环保、水务等水环境治理职责部门联合开展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季度考核中,连续3个季度排名末位或年终考核中排名末3位的调整职务、排名末2位诫勉谈话;若辖区内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以及其他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视情予以纪律处分。 “《奉贤区党政领导干部治理水环境的问责办法》的出台,是实现‘奉贤美、奉贤强’的有力保障,重点在于落实治水责任,为水环境治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奉贤区南桥镇相关负责人说,“南桥镇将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做到水面积只增不减、水环境治理全面覆盖。” (图文/邱爱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