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3-14 第C8版:区域经济
|
大 | |
中 | |
小 |
|
|
呼伦贝尔:生态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 |
|
|
作者:
田琪 记者梁喜俊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668 |
|
|
|
中国经济导报讯 田琪 记者梁喜俊报道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草原”,境内环境优美,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但近几年来,呼伦贝尔草场出现退化与沙化、水土流失、湿地面积减少等情况。为此,呼伦贝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要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保护好呼伦贝尔生态环境,按照‘生态底线’、‘两个屏障’的要求来谋划发展。”在今年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呼伦贝尔市市长于立新介绍说。 据了解,2016年,呼伦贝尔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奖补政策,发放资金6.3亿元,退牧还草190万亩。不仅如此,该市还加大了绿色矿山、构建和谐矿区的工作力度,有序实施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计划,同时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工程,实现绿化造林78.6万亩。 除此之外,呼伦贝尔还重点推动呼伦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颁布实施了《内蒙古自治区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启动实施呼伦湖流域生态与环境综合治理一期工程20个项目,总投资21.08亿元。通过治理,呼伦湖水位达到543.24米,水域面积扩大到2043.93平方公里,蓄水量增加到107.24亿立方米;并完成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和水生态文明试点年度工作。 今年,呼伦贝尔市将推进呼伦贝尔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大兴安岭林区大江源头水涵养保护工程,呼伦贝尔大草原退牧还草生态保护工程,城镇周边生态湿地保护工程等重点工程,积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并力争使呼伦贝尔生态综合保护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