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5-19 第B03版:智慧城市专刊
|
大 | |
中 | |
小 |
|
|
发展智慧交通以解决停车难等公共服务为导向 |
|
|
作者:
张佑嘉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994 |
|
|
|
智慧交通可以系统地重塑城市生活空间,交通大数据能帮助人们更高效地规划公路和地铁。当人们习惯了共享出行方式以后,每天有上千万人选择不开车而是共享出行,停车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张佑嘉
交通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的“血脉”。然而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人口高速增长,现有道路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随着大城市人口饱和度的增加,仅靠多建道路车场、增添“血管”已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痼疾。因此,疏通现有血脉,增加“血流”的速度,是提高交通效率的重要方式。让交通变得更“智慧”,是疏通日趋恶化的城市交通血脉的有效途径。 智慧交通已有顶层设计,各地积极响应
所谓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在交通领域中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移动互联网等技术,通过高新技术汇集交通信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时空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智慧交通是以全面感知、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科学决策为目标,通过建设实时的动态信息服务体系,深度挖掘交通运输相关数据,形成问题分析模型,实现行业资源配置优化能力、公共决策能力、行业管理能力、公众服务能力的提升,推动交通运输安全、高效、便捷、经济、环保、舒适地运行和发展。 2014年,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确定支持太原、石家庄等26个城市开展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并对符合建设规范的试点给予资助,进而开展全国公共交通数据库建设。 交通运输部党组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四个交通”,并强调,综合交通是核心,智慧交通是关键,绿色交通是引领,平安交通是基础。“四个交通”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的有机体系,为下一阶段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国家交通的顶层设计,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响应。如《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14-2030)》指出:“从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提升公共交通品质、完善城市路网功能、建设综合运输体系、规范停车静态交通、强化需求管理、建设绿色生态交通、打造智慧交通、推进物流发展、平安交通保障等10个方面的量化体系和工作目标,建设符合首都定位、适应首都功能、满足群众需要、融入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北京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关于加强智慧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以“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指导,明确智慧交通建设战略任务,创新信息服务和数据管理模式,支撑本市综合交通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本市智慧城市建设。到2020年,形成覆盖全行业的智慧交通发展体系,促进交通运输服务方式、运营组织方式、管理决策方式等转型升级。 智慧交通被纳入国家顶层设计。作为智慧交通试点项目的智能互联示范区建设也有序展开。经工信部批准的智能互联示范区,已覆盖北京、上海、重庆、浙江。 发展智慧交通要真正地贴近生活
总体而言,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偏低,车位缺口大、违章停车严重,交通产业集群化水平低等多重困境。 最典型的是“停车难”。随着人均收入和购买力水平的提升,“新市民”会有购车需求,这将使本已有限的城市停车位更加紧张。从停车需求方面来看,庞大的机动车数量已经引致了巨大的车位需求。2016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94亿辆,全国停车位缺口在5000万个以上。 对此,以滴滴为代表的共享汽车行业给出的解答是,智慧交通可以系统地重塑城市生活空间,交通大数据能帮助人们更高效地规划公路和地铁。当人们习惯了共享出行方式以后,每天有上千万人选择不开车而是共享出行,停车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实际上,发展智慧交通正是要秉持这样的公众服务导向,以打造“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体系”为建设思路,以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为载体,打造智能公交系统、智能出租车系统、交通通用信息系统、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公众出行信息综合服务体系。 此外,“数据为王”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为智慧交通发展带来了重大变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不仅给智慧交通注入新的技术内涵,也对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和理念产生巨大影响。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深入,智慧交通在交通运行管理优化,面向车辆和出行者的智慧化服务等各方面,将为公众提供更加敏捷、高效、绿色、安全的出行环境,创造更“智慧”的生活。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