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7-21
2017-07-21 第B01版:城市社会法治双周刊 大 | 中 | 小 

“女士优先车厢”不治本 防“咸猪手”还需法治为先

作者: 刘宝 刘延春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076
     资料图片
实习记者|温志豪见习记者|刘宝 刘延春

    6月26日,深圳地铁首试“女士优先车厢”,成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据悉,北京、上海两市分别于2009年、2013年探讨过设立女性车厢问题,但考虑到地铁相关部门运力不足等因素,相关提议最终搁浅。那么,深圳此次试行“女士优先车厢”又能走多远?带着疑问,记者对“女士优先车厢”试行现状进行了走访。

女士优先车厢:男士乘客也不少

    入夏以来,深圳气温居高不下。炎炎烈日下,热气蒸腾的街道上不时有穿着裙子、短裤的姑娘走过。短装固然清爽舒适、赏心悦目,然而人多拥挤、无法避免肢体接触时,这些女性难免会生出些许尴尬。
    7月11日傍晚,记者在地铁大剧院站碰到了一位准备搭地铁回家的女士。然而,在黄贝岭站台换乘5号线时,该女士却径直走向了中间的普通车厢候车,并没有去女士优先车厢。面对记者“为什么不去女士优先车厢”的疑问,该女士表示,女士优先车厢设立的头几天,她体验过几次,但里面男士挺多,感觉跟其他车厢没什么区别。
    那么,试行一段时间后,女士优先车厢内还有没有男士?抱着求证的态度,第二天上午记者亲自体验了一番。记者发现,排队候车时工作人员拿着扩音器,提醒乘客往中间人少的站台排队候车,既未引导女乘客在女士优先车厢候车,也未对车厢前排队的男性予以制止。换言之,男士是否搭乘女士优先车厢全靠个人自觉。但记者发现,部分站台女士优先车厢正好位于楼梯口,在趋近心理作用下,不少男乘客下楼梯后,径直站在了女士优先车厢的等待队列中。由于是上班高峰期,女士优先车厢内人贴着人,摩肩接踵,里面还真有不少男士。这时,距离深圳地铁试行女士优先车厢,已经过去了两周。
    深圳地铁在女士优先车厢试行首日曾发通稿介绍,地铁运营期间,1、3、4、5双方向列车的首节和尾节车厢设为女士优先车厢,优先供女性乘客试用,其他车厢则作为普通车厢使用。此次在全国率先试点女士优先车厢,主要是考虑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尝试有利于提升城市文明、提高市民出行舒适度的措施。相关负责人介绍,设置女士优先车厢旨在地铁公共交通领域倡导进一步关爱女性和尊重女性,进一步提高深圳的社会文明程度。
    “女士优先车厢”,从字面意思不难看出,倡导的是女士优先,而非强制性的女士专属,地铁方也曾说明客流量大时不会禁止男士进入,以最大程度利用列车空间资源。然而,客流量大时,要求男士自觉让女性优先上车,可行性又有多大呢?从上述探访结果看,女士优先车厢这项“美丽”的政策,宣传意义似乎大过了实际效果。

国外已有先例:温情的歧视还是文明的进步?

    事实上,国内早有设立女性优先车厢的声音,北京、上海分别于2009年、2013年探讨过设立女性车厢,但最终搁浅。深圳地铁首试女士优先车厢,反而成了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
    其实,女性车厢并非我国首创,在韩国、日本、印度、墨西哥、巴西、埃及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为保护女性免遭性骚扰,已设有地铁、火车女性专用车厢。
    而深圳女士优先车厢自设立以来,外界评价褒贬不一。支持者对深圳地铁设立女士优先车厢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和关爱、尊重女性的态度予以高度肯定。反对者则认为,地铁方人为设置了性别不平等:设立女士优先车厢,意味着将女性划分到弱势群体一类,是打着温情、尊重旗帜公然进行性别歧视;同时将所有男士都当做了潜在的性骚扰者,也是对男性的歧视。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教授李晓凤认为,从女性社会学角度看,我国现阶段“男女平等”尚未达到,女性仍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李晓凤表示,通过设立女士优先车厢,推动性别公正及提高城市的文明水平,需要经过漫长的考验,在践行的过程中也将面临复杂的情境脉络。目前女士优先车厢试行效果不理想有许多复杂因素,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男性在潜意识里不认同女性是弱势群体的观念。性别的弱势不像老弱病残孕等传统弱势群体那样容易为人接受。二是多数男性的性别观念受制于传统父权制文化影响,要提升男性性别平等意识,改变传统的父权制性别观念及挑战男权主流文化,这是相对漫长的过程。有关方已经意识到女士处于相对弱势的客观现实,试图通过设立女士优先车厢积极干预,推动性别公正及倡导尊重女性的文明行为。但是,推动性别公正需要改变大众(尤其是男性)的性别观念,仅仅在行为上倡导,不改变人们的性别观念,不仅很难达至性别公正的效果而且容易招致一些社会人士的批评。三是上下班高峰期时列车资源不够,运力有限。在没有强制规定部分车厢女性专属情况下,男乘客为了准时上班,可能会打个擦边球搭乘女士优先车厢。
    “深圳的城市文明程度总体上在全国领先,并且敢于在地铁上冲击不平等的性别观念,敢于去践行。”虽然现行阶段女士优先车厢效果不理想,但李晓凤对深圳地铁关怀女性的做法予以了肯定。李晓凤解释,女士优先行动的意义是通过设立女士优先车厢和让座行动,逐渐树立性别平等观念,促进两性平等对话及互动,以此在家庭、学校与社区中推动性别平等建设,实现性别公正的社会理想。
    李晓凤告诉记者,女士优先是否涉及性别歧视,要结合不同国家女性解放的进程判断。设立女士优先车厢是对女性的一种尊重与关怀,需辅助采取多元视角与多层面干预措施来推动性别平等。

地铁防范“咸猪手”:不能单靠特殊车厢”

    实际上,不考虑男女平等、性别歧视等其他因素,单就防范性骚扰而言,因为女士优先车厢在客流高峰期并不限制男士进入,预防性骚扰效果可能收效甚微。相关专家表示,女性车厢在物理空间上隔绝男女,无形中将所有男性都当作了“假想敌”。要防范数量众多的男性,难度过大,收效也不一定好。与其防范所有男性,不如防范潜在的性骚扰者。
    记者在地铁站随机采访的几个女乘客纷纷表示,希望推广实名制乘车卡,将性骚扰历史等信息记录备案,性骚扰达到一定次数后,地铁检票口将自动阻拦这类潜在性骚扰者进站。公交上刷卡时,对拥有不良记录的乘车卡实行不同的声音识别,提醒乘客注意保护自己。因为涉及到公民隐私,这项规定像女士优先车厢一样引发较大争议。
    据了解,取证历来是“性骚扰”案件中的一个瓶颈。如果无法取证,性骚扰事件最后很可能不了了之。此时,车厢内安装的摄像头就成了客观的记录者。对此,受访专家认为,想达到关怀、保护女性,防范性骚扰的目的,列车安装的摄像头监视范围就要全方位覆盖车厢,除了能高清识别人脸外,乘客需要调取视频取证时,地铁方应给予配合。如此一来,不仅起到威慑“咸猪手”的作用,女性在遭遇侵犯进行抵抗时,也少了顾忌。
    此外,对待性骚扰零容忍,严格处理每一起性骚扰案件,这样才能打击性骚扰,达到对“咸猪手”的震慑作用。法律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好的武器,但我国现行法律在性骚扰规定方面尚有所欠缺。例如,5月29日,北京地铁一老人涉嫌猥亵,并出手殴打女乘客。警方调取地铁视频后发现,座位上老人确实蹭到了身旁女乘客的胸部。但北京警方在对老人的处罚决定书中只认定了该老人动手打人的行为,没有涉及任何性骚扰的内容。其原因就在于我国适用于“性骚扰”的法律散见于各法律法规,相关法律没有对性骚扰行为作出明确界定,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难以判断某种行为是否构成性骚扰。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设立女士优先车厢治标不治本,只有相关法律得到完善,面临性骚扰案件时,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警方不至于难判断、难处罚;有法律作为坚强的后盾,女性才有底气,遭遇性骚扰时敢于反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