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7-21
2017-07-21 第B06版:市场 大 | 中 | 小 

雨水带来污染?建排水系统是关键

作者: 白雪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032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白雪

    最近的天气可谓“火力”十足,全国多地连日的高温和暴晒,你是不是期待一场雨水来降降温?好消息是,你期待的雨正在“发货”中,坏消息是,横流城市的雨水,看似干净,却裹挟着地面的杂物涌入排水管网,与污水混合,对水体产生污染。
    美国通过十多年的水体整治发现,60%以上的水污染由雨水污染造成。对雨水污染问题,日前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相关专家表示,减少雨水污染,建设合适的城市排水系统显得很重要。

大部分雨水都含污染物

    看似清澈的雨水为何会有污染?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周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由于空气质量的原因,空中的雨水含有各种无机盐、有机物、沙尘、微生物等,落到地面后,因冲刷屋顶、道路等不透水表面,雨水形成的地表径流中含有氨氮、石油类、重金属等污染物。”
    降雨初期,雨水中某些污染物的浓度甚至超过城市的生活污水。地表径流中的石油类污染物,主要由于地面存在的柴汽油污染,受雨水冲刷造成,一部分重金属污染物来自轮胎在路面上的磨损。因此,地面上的雨水径流如果不截流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泊等自然水体中,必然会造成地表水污染。
    不过周颖也表示,“并不是说所有雨水都含有大量污染物。在环境卫生较好的地区,雨水冲刷的污染物可能较少。”

治污:发达国家倾向合流制我国倾向分流制

    城市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目前有雨污(雨水和污水)合流和雨污分流两种方式。城市的排水管网,是否该如人的血脉一样,各行其道,让雨污分流呢?
    周颖解释说,“目前,发达国家大多数采取合流制。”比如,英国、法国等大部分城市仍保留合流制系统,英国合流制系统占市政管道总量的70%,西班牙更是高达80%。日本情况跟欧洲相似,合流制比例更大,东京合流制系统占90%以上。“这些国家普遍认为实现分流制改造花销多、耗时长,技术上也不足以有效防止城市雨水对水体的污染。”
    虽然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雨污合流系统仍然居多。但是根据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要求,除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有条件的应实施雨污分流改造。
    周颖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其实,在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在新建区优先选用分流制系统,且推荐将旧城区的合流制改建为分流制,如上海中心地区60%的排水系统为分流制,北京60%~70%为分流制。”
    在多数发达国家选择合流制的时候,我国又为什么倾向于选择分流制?
    在周颖看来,首先,雨水和污水管道分离,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量、水质稳定,利于污水处理厂的运转管理,降低运行费用。其次,由于合流制会产生溢流污水,污水处理厂总容纳量有限,当暴雨量过大时,部分雨水、污水直接排入水体,易造成污染,这部分污水被称为“溢流污水”。暴雨时期污水浓度与成分的改变还使污水处理厂的效率降低,增加污水处理负荷。
    “不过,分流制也有一定弊端。”周颖坦言,“雨水管道如果不设置初期雨水弃流过滤装置,雨水会将大量污染物带入水体造成污染,还存在不少雨污混接的现象,部分生活污水会经过雨水管道直接排入水体。”
    在周颖看来,城市管网选择分流或合流,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环境卫生较好的地区,分流制带来的污染物更少,适合采用分流制;反之,在环境条件差、管理不完善的地区,采用或维持原有的合流制,同时对溢流水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雨水费是一种激励机制而非收费机制

    据了解,为减少雨水径流给市政设施造成的压力,防范污染和内涝,提高资源利用率,美国、德国、丹麦、瑞典、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不少地区都在收雨水费。其中,德国和美国的全国征收覆盖率最大。
    周颖介绍说,美国1987年修订了《清洁水法》,把雨水排放纳入点源污染,上世纪90年代实施雨水排放许可证制度;德国柏林较早实行“雨水费制度”,无论是私人房屋还是工厂企业,如果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都必须按房屋的不渗水面积交纳每平方米约1.84欧元的费用,业主若采取屋顶绿化或雨水贮存等处理设施减少雨水排放量,可获减免优惠。
    事实上,不论是哪个国家,居民需要交纳的雨水费并不高。雨水费不在乎多少,更重要的是收费让居民意识到雨水管理。对此,受访专家表示,“优惠、奖励等政策实际上与收费政策是配套的。最终的目的不是收费,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大家建设和使用雨水回收利用设施。”
    据悉,目前我国尚未有城市准备征收,走得靠前的上海和深圳对雨水费的研究仍在一个探索阶段。
    雨水费在周颖看来则是一种激励机制而非收费机制,她认为我国目前并不适合征收雨水费。“政府更应该利用政策杠杆积极推动雨水径流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地,大力建设海绵城市、发展屋顶绿化,推广雨水回收利用设施,一些老城区适合分流制系统的,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造。”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