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8-18 第B01版:城市社会法治双周刊
|
大 | |
中 | |
小 |
|
|
防婚姻观“走偏”“相亲价目表”还需降降温 |
|
|
作者:
刘佳
刘宝 刘延春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021 |
|  | | 替儿女相亲的父母们。资料图片 |
|
|
|
实习记者|刘佳 见习记者|刘宝 刘延春
中国式相亲的明码标价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可是近日,一篇《中国式相亲价目表:我儿子才33,不考虑没北京户口的姑娘,有户口残疾也行》的文章还是刷爆了很多人的朋友圈。网民们围观者有之,嘲笑者有之,不解者有之。但是显而易见,中国式相亲已经变成了一门讲究资源对等和互换的“生意”。简而言之,就是男方家里有房有车,上的名牌大学,他要娶的女子也应当是有房有车,学历不低。在这种“门当户对”的驱使下,恋爱、婚姻就被抹上了一层货币化色彩。 的确,婚姻里确实需要门当户对,但它强调的绝不仅仅是学历、户口、经济这些物质条件的匹配,而是彼此品格、价值观等的默契。中国式相亲价目表揭示中国当前婚姻观的“走偏”,亟待健康的婚姻价值观为这些“不正之风”降降温。
“相亲价目单”你排在哪一列?
为更深入地了解相亲背后人们的价值取向问题,了解当下公众的婚姻观,记者以一名相亲者的身份暗访了广东省东莞市一家名为“广聚情缘”的婚介所。当记者走进大厅时,目光被墙上的大屏幕所吸引。“某某、男、43岁、丧偶、教师......”相亲者的姓名、年龄、职业、当下的婚姻状况以及对相亲者的条件要求被醒目地挂在了大屏幕上,记者被“红娘”热情招待,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便开始谈相亲者的条件。 与此同时,在记者交谈中,一本相亲登记单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相亲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工作单位(国企、私企还是事业单位)、户籍、收入、学历、是否有房、父母是否退休、退休前是公务员、老师还是工程师,等等一系列条件摆在了一张张A4纸上,前来相亲的人,都要将自己的真实条件和对对方要求的条件在纸上勾选出来,以便找到“合适”的相亲对象。就这样,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被压扁成了一张张A4纸,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被平等地“折叠”在一起。 在交谈中记者发现,前来相亲的人多是老师、医生、技术人员或是白领,当记者问及有没有深圳本地人的时候,“红娘”笑称,深圳本地人很少来这种婚介所相亲,“在广东这边,绝大部分本地人都只会找本地人,所谓的门当户对嘛,且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严重。” 在一张“价目”表上,本都是简单平等的“人”,却被公开又隐秘地划分为三六九等,像货币一样分出了价格的大小。按户籍所在地分、职位大小分、房产分、学历分等,即便只按学历,男女标准都不一,更有甚者,生肖也算在了里面。当记者在填那份“相亲价目表”的时候,内心可谓是五味杂陈。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物欲横流的大城市中,连最美好神圣的爱情也“货币化”了。“人与人的交流不再是感情,只要秤砣的两边平稳便好,想要‘攀上高枝’,便要竭尽所能、想尽办法地提升自己的货币价值,你才能获得一丝的机会。”接待记者的“红娘”感叹。
“相亲价目表”,父母推波助澜?
“门当户对”一词出自于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所著的《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虽然不是门当户对,也强如陷入贼中”。后来“门当”与“户对”常常同呼并称,逐渐演化成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婚女嫁条件的一个常用语。 在老一辈人的思想里,门当户对才是婚姻能够长久的最好保障,均势的爱情最好过。相关专家提到:“俗语中常讲的‘门当户对’,虽然从表面上看要求的是婚姻双方家庭之间经济地位的相当,但是从实质层面来看,所注重的更是两个家庭乃至男女双方之间精神的交流与价值观上的珠联璧合。这些诸如生活习惯、气质修养、兴趣爱好等。” 有着20年丰富从业阅历的深圳市婚庆行业协会的秘书长刘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门当户对是有必要的,所谓门当户对不仅仅指家庭条件和经济状况,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男女双方的思想境界是否是持平的。这在两性沟通问题上是很关键的。就好比一扇门,是否能关上,要看门的高度和门框是否匹配,否则门是难以关上的”。 但是在金钱和利益当道的现在,人们变得愈加浮躁、焦虑与不安,婚姻被很多家长和年轻人用来作为改变命运的筹码。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样的婚姻绝大多数是失败和不幸的。张莉莉(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的家人替她找了自己从未见过的男人,家中开有养羊场,很是富足。然而她嫁过去后并不幸福,婚后的她想要借机会和条件再读书却遭到家里拒绝。由于精神境界的差距,在生活中和丈夫没有共同的话题,这是让张莉莉备感痛苦的一件事。“我生活的道路已经可以一眼看到头了!”张莉莉感叹。 记者走访了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山公园相亲角,在张贴着的众多征婚单中,记者发现,有近乎90%的征婚者来自外省,但是落户深圳。有深圳户籍这一条件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在这些征婚单中少见非深圳户籍的。工作、月收入以及父母现状都被列在其中。 炎热的夏天,潮湿的空气,老人们打着伞扇着扇子为儿女们的婚姻操劳着。老人们在聊天中,互看对方的女儿、儿子的照片,相貌、工作单位以及工资都中意的,两老人一拍即合,如此儿女的婚姻大事更像是父母之间的撮合式交易。在记者采访中,有一位老太太是这样说的:“千万别找90后,现在的90后,没什么能力,眼高手低又没什么好工作,挣不到钱,还爱花钱,好吃懒做靠不住,虽然年轻,但是年轻更靠不住啊,得找什么都有的,什么都没有哪有资格来谈婚论嫁啊!”在众多征婚表中发现,基本上征婚的都是70和80后,没有90后。 一群未婚的大龄青年,背后是一群操碎了心的父母。可知老人对90后在认知上有着严重的偏见。记者也发现,在征婚单中都是有实力人士,条件差一点的都不会将征婚单贴在此处。
好婚姻靠情感 婚姻观很重要
针对莲花山公园相亲角记者所发现的一些问题,业内专家刘金表示:“莲花山相亲角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就是莲花山相亲的人群中,父母操纵的特别多。在父母的眼光中,自己的子女是最优秀的,但事实并不是。在子女的婚姻中,他们往往注重的是家族的面子,而不是子女真正的幸福。他们是子女婚姻的操纵者,用他们已有的经验和经历去干预自己下一代儿女的婚姻,容易在子女择偶以及婚后的生活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 刘金表示,对于当下的婚恋观,婚前教育和婚后学习是相当重要的。“相亲价目表”背后,除了父母操纵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当事人自己的婚姻观念。现在很多未婚人士在择偶问题上存在着很多误区,其实是缺乏婚前教育的表现,任何职业都有培训,唯独关系到人一辈子幸福的婚姻没有培训。这对于个人家庭以及整个家族的幸福与发展都是很关键的。 实际上,相关专家坦言,面对这样一份“相亲价目表”,可以吐槽,甚至可以反驳,婚姻和金钱并不是直接划等号的,用金钱买不到幸福的婚姻。“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基于收入和教育程度以及地域和生活习惯更一致或者趋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婚姻似乎会更牢固一些,也更简单一些,当然也会更幸福一些,这似乎也很好理解,因为有了更多的趋同,所以分歧和矛盾就少了,婚姻当然会更幸福。”该专家说。 不过,在该专家看来,随着我们国家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完善,特别是住房保障体系以及教育公平原则的深入贯彻,终有一天,房子、户口、学区不再是年轻人找对象时需要考虑的几大件,到那个时候,婚姻可能会更彻底地回归情感第一的属性。 “无论如何,婚姻幸福不仅仅关系到个人,更关系到整个家族乃至整个社会,拥有正确的积极健康的婚姻观念尤为重要。”刘金最后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