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8-18
2017-08-18 第B01版:城市社会法治双周刊 大 | 中 | 小 

行动计划出炉!中药材产业扶贫被寄予厚望

作者: 刁萃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241
     采集药材的药农。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刁萃

    7月29日,一堂有关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公开课”被搬到了田间地头,近500家医药优强企业代表组成的考察团走进贵州凯里丹寨绿海蓝星高效农业园区。“怎么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利益机制问题如何解决”……面对代表们抛出的问题,摸着石头过河的当地药企分享的产业扶贫经验带着一股“泥土香”。
    此后不久,农业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务院扶贫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发行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如何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共同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给出了清晰的方向。

中药材产业扶贫利企利民

    1500名医药专家与客商不久前齐聚贵州凯里,参加“中药源头在行动——2017年中药材种植企业与中药生产企业、林下产业发展暨致力脱贫攻坚·凯里市苗侗医药发展座谈会”。会上,“中药材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两词始终保持超高热度。中国药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毕文钢在座谈会上介绍说,“贫困地区大多远离现代化工业和人类频繁活动的区域,保留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中药材药效质量最佳的生产环境就是原始农业环境。”
    一直以来,中药材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都有交叉点而非平行线。中药材产业扶贫概念是在2000年结合中药材GAP标准化工作提出的,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动了大批贫困地区农户脱贫,成果丰硕。会议期间,凯里市介绍了以中药材种植养殖为基础的精准扶贫的模式,借助该模式凯里做大了当地中药材产业,带动了农户增收。
    据凯里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凯里高度重视苗侗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将苗侗医药发展作为“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三大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出台了《凯里市健康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税费优惠、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及保险、用地保障等产业基金奖励措施。在凯里丹寨县,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41500多亩,种植户年均收入可达2.5万多元,600多户农民靠种植中药材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利益联结 精准扶贫

    中药材产业扶贫4年行动计划提出,在贫困地区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以建立切实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为重点,将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建档立卡人口精准脱贫衔接起来,基本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助力中药材产业扶贫对象如期“摘帽”。
    据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通过扶贫资金补贴建档立卡农户购买种子资源或购买技术,开展中药材种植是目前中药材产业扶贫的核心模式。此外,企业通过订单或者是共建合作的模式与农户形成共同体,统筹使用扶贫资金也是一种常见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扶贫资金并不是企业的补贴资金,而是企业获得自身原料稳定供应的产业链建设资金,这一点与其他补贴资金是不一样的”。
    据与会专家介绍,仅凭借贫困地区农户自身力量发展中药材产业,很难走进市场,产业扶贫往往需要龙头企业支持和带动。通过公司加农户或合作社的方式,由龙头企业统一提供种苗、农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示范和培训,对每一户农民补贴的资金,在扶贫办的监督之下统一使用。通过协议,在产业化扶贫达到一定生产阶段之后,企业将扶贫资金和相应的利润分配给农户,也可以通过种苗结算加保底收购模式,带动并保障农户的收益。
    
带着“泥土香”的中药材产业扶贫经验

    《通知》明确,通过引导百家药企在贫困地区建基地,发展百种大宗、地道药材种植、生产,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建立相对完善的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新模式。到2020年,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造血功能持续增强,实现百万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行动的重点任务是打造一批药材基地,形成产业精准扶贫新格局;培育一批经营主体,提升产业精准扶贫成效;发展一批健康产业,推动扶贫效果有效增值;搭建一批服务平台,支撑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上述目标?一些中药材企业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总结出一些成功经验。7月29日,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邀请国内外近500家医药优强企业代表组成的考察团走进丹寨绿海蓝星高效农业园区,将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公开课”搬到了田间地头,让彼此间的经验交流更接地气。就代表们关心的如何建立中药产业规模发展利益机制的问题,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一是地方政府中药材产业规划布局、政策扶持,农户用种项目补助并举;二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社员(农户)出土地、投工投劳完成生产基地建设;三是企业主导或配合完成良种的供应、种苗补助差价有偿补贴、技术指导、产品保价回收。”
    这位负责人还就中药材产业生产基地建设如何创新推广模式的话题与代表们进行了交流:“首先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户每年收入土地租金;再请农户在自己的土地上投工投劳,再次收获劳务费;针对一次种植多年采收的品种,企业建成返交农户管理,采收的药材按市场价订单回收。”通过大力推广“连锁种植”经营模式,该企业已发展100个合作社1万社员,辐射20万药农,推广种植面积102万亩。
    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的连锁种植模式,昌昊金煌在贵州省已建立10个不同气候、海拔高度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示范推广和加工基地,推广“连锁种植”经营模式,发展合作社50余个,辐射药农50万,推广种植102万亩中药材。种植品种包括何首乌、太子参、钩藤、茯苓、白及、半夏、金荞麦、灵芝、石斛、天麻、杜仲、薏苡仁、黄柏、冰球子、厚朴等。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