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8-18 第B02版:城市·社会·法治
|
大 | |
中 | |
小 |
|
|
单车出行,呼唤慢行系统建设 |
|
|
作者:
温志豪 刘宝 刘延春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625 |
|
|
|
实习记者|温志豪
见习记者|刘宝 刘延春
共享单车的横空出世,解决了大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痛点,但与此同时,共享单车的风行也令公共出行领域潜在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7月份,深圳交警查处涉自行车交通违法3261宗,其中共享单车占1717宗,主要违法行为中驾驶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内行驶以及占用其他车辆专用车道分别占比45.37%和34.05%。违法行为的主要原因是深圳部分路段没有自行车专用车道,自行车不得不和机动车、行人抢道,这一问题的出现对城市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禁骑令”背后暴露自行车骑行困境
共享单车便宜的价格和租借的方便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地铁+自行车”、“公交+自行车”的出行方式。公交站台、地铁站台旁停有不少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不时可以看到市民用手机扫码骑车。但骑自行车出行这种现代而环保的生活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却遭遇了不小的尴尬。因为共享单车突然风行而非长时间考虑、多方听证的产物,部分城市相关配套硬件未能及时跟上,自行车使用者骑行时,经常面临无路可走,或者已建成车道不合理、不利于自行车行驶等种种问题。 7月12日,深圳交警公布数据显示,1日至9日,共查处13615宗涉非机动车交通违法,涉自行车交通违法的占3261宗,其中属共享单车的1717宗。而涉共享单车交通违法主要违法行为中,驾驶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内行驶以及占用其他车辆专用车道分别占比45.37%和34.05%。涉自行车交通违法者7月17日至23日被禁骑共享单车一周。这一数据的背后,暴露的是深圳自行车骑行空间的困境。深圳市现阶段自行车骑行空间的困境可以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公共道路并没有设置自行车道,自行车无路可走,要不与机动车争道危险骑行,要不只能骑上人行道。二是自行车道设置于人行道中间,自行车、行人混行使原本就不宽阔的人行道更显狭窄。部分行人不管规划的是否自行车道,照行不误,骑行者只能在人群中穿插骑行,速度缓慢,人多拥挤的时候,还只能下车推行,自行车没能发挥作用。而人多拥挤骑行过快时,又容易与行人发生磕碰。三是自行车道不连续,存在断头路,骑着骑着就上了机动车道。
城市慢行系统亟待完善
深圳交警9天查处13615宗涉非机动车交通违法、首次发布共享单车禁骑令等举措,不难看出其管理城市交通问题的努力与决心。但是如果只依靠禁骑、罚款等措施,恐怕只能达到减少自行车用户的效果,自行车交通违法问题无法得到根治。想要有效改善自行车交通违法问题,还需要自行车专用车道的建设完善,需要相关部门对城市慢行系统进行规划、完善。9天3261宗自行车交通违法,也让我们看到了此举的迫切性。 城市慢行系统指的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治理城市污染问题非常重要。 其实,慢行系统在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成熟,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能为自身城市慢行系统建设提供借鉴、少走弯路。据悉,美国纽约市从2007年开始通过一系列举措构建慢行系统——将百老汇附近地区的机动车道改成步行街、陆续修建多条自行车道、开通巴士快速专用道以及一些街道禁止机动车等。 2012年丹麦修建了第一条自行车高速公路,这条自行车“高速路”使用特殊交通信号系统,最大限度减少路口处通行耽搁。在自行车“高速路”上骑行,能够更快、更加安全地抵达目的地,而吸引更多的人选择骑车出行,还能有效缓解城市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问题。此外,这条“高速路”沿途设有自行车充气站、修理站和停靠站,便于骑行者使用。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规划、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必然会面临不少困难,但是可以通过努力逐步完善。专家建议,深圳市慢行系统建设可以从恢复自行车专用车道开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