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8-25
2017-08-25 第A07版:聚焦上海 大 | 中 | 小 

交通:让上海奉贤“远郊”变“近邻”

作者: 邱爱荃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826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邱爱荃

    家住上海奉贤的洛奇在徐家汇上班,曾因奉贤往返市区交通不便利,不得不放弃市区的工作。未来,这个问题将不复存在。不久前,虹梅南路高架最后一榀箱梁安装就位,实现主体贯通,计划将在今年内通车,从奉贤出发,经过虹梅南路越江隧道,最快能在20分钟内抵达市区,相当于徐家汇到人民广场的时间。这意味着,奉贤这个曾经的“远郊”,即将成为“近邻”,拥有与上海其他中心城区同样的区位优势。
    进入奉贤,交通网络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处处映射着这座城市的激情与活力。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段基本建成,BRT奉贤段工程基本完工,望园路等7个项目续建,民乐路等6个项目新开工,G228、S3等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打通城市“大动脉”

    交通是城市的“大动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
    “未来,奉贤区和中心城区之间的‘距离’将大大拉近,行车时间明显缩短,进一步融入‘徐家汇商圈’和‘大虹桥商圈’”。上海市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说,在2015~2017年上海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排片表”中,奉贤区计划建设19个项目,
    图为上海轨交5号线南延伸段,这是奉贤首条轨交线。吴晓波/摄总里程约162公里,总投资约400亿元。这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后,将使奉贤区的交通状况实现质的飞跃。
    轨交5号线南延伸段是奉贤首条轨交线。建成后,将成为贯穿浦江南北两岸的一条“通勤线”,也成为奉贤区境内一条交通大动脉。
    除了在建轨交5号线外,一条连接奉贤区、闵行区、浦东新区的快速公交线正在加紧建设,建成通车后可以分流部分人群。如果用时间来丈量距离,原来从奉贤南桥新城至东方体育中心需要一个半小时;未来,从奉贤南桥汽车站至东方体育中心的快速公交(BRT)线只需45分钟,计划2017年底建成贯通。
    高速公路,更是把奉贤带进长三角1.5小时交通圈。S3高速公路,双向6车道,红线宽度60米,北起S20罗山路立交,向南先后跨越S32、大治河、G1501后接S4,全长42.3公里。
    与此同时,横贯奉贤的浦东铁路将与沪通、沪乍铁路连通,成为杭州湾北岸客运大通道、通勤新模式;南上海交通枢纽将形成服务杭州湾北岸和上海南部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客运交通换乘中心。
    路网的完善,带来的是产业集聚、人才汇聚、产城融合、城市化进程加快。奉贤区经委主任徐建龙介绍说,当前,奉贤的城市化率已达到70%。

疏通城市“毛细血管”

    “奉贤这几年做的交通建设,主要围绕‘内通外联’这个大目标。”奉贤区交通委负责人说,外联,使得奉贤到市中心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内通,主要是打通断头路,着重在补短板。
    随着虹梅南路隧道的通车以及今年底虹梅南路高架的通车,奉贤区居民通过隧道过江进入市区的需求激增,改扩建迫在眉睫。为此,奉贤启动金海公路改造,计划于虹梅路高架通车前,将金海路(航南公路-大叶公路)段通车。建成后的金海公路,实现升级改造,北起大叶公路,南至平庄公路,全长9.67公里,红线宽度50米,通行能力将显著提高。
“以前,奉贤往浦东迪士尼乐园方向没有直达路,需要走高速。”六奉公路建成后,奉贤居民前往浦东更方便。
    “只有对接,才能打通区域交通‘微循环’,真正‘盘活’地区经济发展。”奉贤区交通委负责人说。

打造首个“示范区”

    随着城市格局改变、人口大量导入、机动车拥有量不断攀升,交通压力正在不断增加。
    作为全市“交通法治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奉贤公安分局在南桥新城约3平方公里建立起全市首个“交通法治示范区”,从执法力度上下重拳,构建“政府牵头、警社合作、全民参与”的全新交通管理格局。
    奉贤交警部门在城区中心路段安装了第一批共31个高清抓拍探头。“有了探头,对机动车违法停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可进行24小时自动实时抓拍取证,威慑度大增,司机违法再也没有了借口。”奉贤交警支队南桥中队交警陈波说,自电子警察“上任”以来,违停现象明显减少。
    随着南桥镇区的试点成功,奉贤又向交通环境相对比较复杂的百联商圈拓展延伸,形成7平方公里范围的新“示范区”,并在全区各镇、街道、社区、开发区同步开展,以逐步形成“1+12”的区镇两级“创建”模式。
    下一步,奉贤还将进一步打造公交站点最优服务半径,整合公交线路资源,完善“最后一公里”公交线网。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