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9-15 第A02A03版:发展改革新闻
|
大 | |
中 | |
小 |
|
|
陕西:切实兜住民生保障和改善底线 |
|
|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635 |
|
|
|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供稿
今年以来,陕西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提出的“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相关要求,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脱贫攻坚为头等大事,按照保住基本、补上短板、兜牢底线的原则,持续抓好“两个80%”民生政策(即确保新增财力80%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80%以上)落实,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民生保障能力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脱贫攻坚和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一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强化。以中央巡视“回头看”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十九巡查组反馈意见整改为契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搬迁群众23万人,培育新型市场经营主体2.2万个,带动74万贫困人口增收,实现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人、免费技能培训1.94万人、扶持创业1881人。 二是就业收入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继续推进煤炭、钢铁等去产能重点行业职工安置工作,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4.06万人,完成年初计划的59.75%。大力实施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行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5292元和5164元,分别增长8%和8.4%。争取社会领域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教育现代化、养老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文化旅游提升等领域项目建设。 三是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扎实推进。认真整改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反馈事项,落实铁腕治霾“1+9”行动计划,出台关中地区煤炭削减专项行动方案,构建省市县乡4级河长体系,13个市(区)平均优良天数增加1.7天,汉江、丹江、嘉陵江水质保持二类以上,渭河干流水质持续改善。 下一步,陕西将在继续巩固和扩大经济稳中向好态势的同时,坚持政策往民生倾斜、资金往民生投入、服务往民生靠拢的导向,更有力、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关键之战,完善各项社会政策,努力提高就业、养老、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全力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是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攻克吕梁、六盘山、秦巴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贫困。认真落实中央巡视“回头看”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十九巡查组反馈意见,以及全省追赶超越第二季度点评视频会议精神,全面扎实做好整改工作,确保年底在国家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坚持综合施策,重点抓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确保今年4个贫困县摘帽、1261个贫困村退出、40.46万人脱贫。 二是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落实好就业优先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工作,切实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加快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实施意见》,支持社会力量办医办学办养老院,加快推进西安脑病医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等具有示范作用的PPP项目建设。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实施方案,完成陕北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方案。加快“十四运”场馆建设,确保各地新建场馆2017年底前开工建设。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10月底前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启动医联体建设。 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力推进中央巡视“回头看”和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把治霾作为环保头号工程,认真落实铁腕治霾“1+9”行动方案和14项奖补办法,确保年底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西安市退出全国排名后十位。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保护和修复工程,以秦岭、桥山为重点加强山体保护,巩固秦岭北麓治理成果,以河长制为抓手加强渭河、汉江、丹江等重点江河治理,加快东庄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关中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进度。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