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7-09-15
2017-09-15 第A04版:发展改革新闻 大 | 中 | 小 

家政、体育、乡村旅游:三大行动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作者: 程晖 赵超霖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4631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陈昊/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程晖 赵超霖

    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落实《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年)》《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和《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视频工作会议,全面部署2017年推进《行动方案》各项重点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程建林主持会议并提出了工作总体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相关负责同志进行政策解读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对工作进行了相关具体部署。
    家政服务、乡村旅游、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针对这些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出台《行动方案》,集中提出了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实施好《行动方案》,是加快社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发展短板的有效手段,是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巩固经济稳中向好势头的重要举措。会议要求,各地区、相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抓紧落实《行动方案》。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将落实《行动方案》作为纳入当前重点工作统筹安排;要加强联动,形成合力,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做到简政共简、放权同放,为社会力量提供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要真抓实干,勇于担当,以工匠精神抓好《行动方案》的组织实施;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整合优化现有资源,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家政服务提质扩容

    “在服务业的诸多构成中,家政服务业表现优异,多年来全行业营业收入持续保持20%的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居民用于家政服务的消费支出增长21.4%,2017年全年营业收入预计达到4000亿元以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郝福庆表示。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突出表现在服务业较快发展,2013~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比同期GDP增速高0.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46.7%提高到2016年的5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12年服务业贡献是44.9%,到2016年达到了58.2%。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增长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9.1%。
    郝福庆表示,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在行业存在“小、散、乱”等问题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只要加以规范引导,家政行业劳动生产率必将大幅提高,为经济增长添加新动能。
    在一个经济体中,服务业比重的持续上升,会带来就业弹性不断提高。根据测算,2012~2016年,我国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吸纳的非农就业达到170万人,要比2009~2011年增加30万人,这是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积极效应。家政属于服务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吸纳就业能力极强,近年来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每年增长300万人,2017年预计达到2800万人左右。不仅如此,家政服务业在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下岗职工、中西部贫困地区女性、“4050”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对降低城镇化、去产能快速推进等带来的就业压力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大大强化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韧劲。
    《家政服务提质扩容行动方案(2017年)》提出了18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
    ——引导家政企业做大做强。据测算,国内家政服务市场需求总规模在2015年即已经突破1万亿元,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为解决家政服务“需求撒开腿,供给跟不上”和市场主体“小而散”的问题,扩大家政服务有效供给,提出4条措施,包括推广知名品牌经营模式、组织开展中心城市与中西部地区国家级贫困县之间跨省对接家政服务、加强家政企业和社区对接、大力发展O2O等家政服务新业态等。
    ——加强对行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一手抓政策落实,主要是落实家政服务企业由员工制家政服务员提供的家政服务免征增值税的政策;一手抓探索实践,主要总结推广地方近年来试点探索的成果。
    ——完善家政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标准体系强调鼓励创新、鼓励多方参与,研究制定家政电商等新兴业态的服务标准和规范,鼓励制定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合同管理强调明确清单、明确服务要求、明确三方权利义务。
    ——强化监管,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既从行业内部推进职业道德建设,也从外部强化专项监督检查,还立足长远加强家政服务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让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
    郝福庆指出,家政服务提质扩容需要各级政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将各项措施抓紧抓实。一是要高度重视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工作。尽快建立工作台账,倒排工期开展工作。二是要健全完善家政服务业发展工作机制。三是要结合当地实际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

体育赛事为健康中国“添火加柴”

    “在发展好公共体育服务、满足群众基本体育需求基础上,打造多元化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升级版’的个性化需求,扎实筑牢建设体育强国的群众基础,让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人心,为健康中国建设‘添一把柴’‘加一把火’。”郝福庆在解读《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时表示。
    体育产业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健康产业,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能力强。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200亿元增至5500亿元,同时,马拉松、自行车、冰雪、山地、水上等群众性体育赛事快速发展,赛事数量迅速增加,参赛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稳增长扩消费的积极作用正在日益显现。如去年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达到了328场,较2015年增加了近1.5倍,覆盖了全国30个省份133个城市,全年参赛人数近280万人次。
   “实施好《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是加快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发展短板的有效手段。”郝福庆说。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共提出了3方面12项重点任务。
    第一方面,突出“放管服改革”,激发社会办赛活力。《行动方案》要求出台促进竞赛表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马拉松及相关赛事办赛指南或规范、研究出台发展规划,制定赛事审批取消后的服务管理办法,研究建立多部门联合“一站式”服务机制等具体措施。
    第二方面,强调政策保障,优化赛事环境。当前,社会力量办赛的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突出体现在:参与渠道不畅通,融资难、融资贵,安保收费不规范,赛事转播缺乏竞争机制等。方案要求制定社会力量办赛的具体方案、加强金融支持力度、制定合理的赛事活动安保标准、推动建立按照市场原则确立的体育赛事转播收益分配机制等措施,不断完善赛事支持政策,打通社会力量办赛的“堵点”,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第三方面,加强监督管理,推动赛事规范发展。针对规范办赛、诚信建设、安全保障等各方关注的问题,《行动方案》聚焦赛事规范发展,要求建立覆盖体育赛事举办机构、从业人员和参赛人员的行业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和退出机制,对相关市场主体失信违规行为“上紧箍”。
    郝福庆谈到,一是文件理解要“准”。实施《行动方案》就是在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就是在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就是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同时,还要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举办赛事,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群众认可度高、适合不同人群参与的精品赛事。
    二是推进速度要“快”。集中体现在工作部署快、社会动员快、实施见效快。各地要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时不我待,立即行动,及时传达本次会议精神,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三是情况调度要“实”。具体体现就是把握情况要实、报送信息要实、督促检查要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季度调度机制,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

激发民间投资乡村旅游的活力

    “乡村旅游是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要进一步综合精准施策,加大扶持力度,调动市场积极性,夯实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稳增长、调结构、保就业、促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彭福伟表示。
    据统计,全国城市居民周末休闲和节假日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游,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城市更高达80%以上。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21亿人次,约占全国接待游客人数的近一半,乡村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1万亿元,约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1/4,直接从业人员845万人,带动672万户农民受益,户均年收入超过6万元。同时,乡村旅游也已成为带动民间投资的重要领域。今年1~7月份,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8.3%,其中文化、旅游等相关领域的投资增长较快,公园和旅游景区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32.9%,乡村旅游领域投资也保持了较高增长,本地农民的个人和家庭投资等“小”资金发挥了“大”作为。针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外部政策环境、区域差异化发展等问题,《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提出了13条行动任务。
    一是激发投资活力,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从民间投资和政府投资两方面入手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一方面,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由第三方提供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强今年已安排中央投资的旅游项目的组织实施,强化2018年项目储备工作,更好发挥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改善对周边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乡村旅游重点村通村硬化路工程予以重点倾斜。
    二是完善发展环境,强化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长效机制。《行动方案》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行动任务,重点内容包括:一是土地方面,各地要加快制定可执行、可操作的管理办法,落实允许本地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依法从事乡村旅游经营等土地政策。二是经营方面,要更好的发挥村集体在维护乡村公共环境和农业文化遗产、整合农户分散力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村民、村集体、投资者等各方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三是技术方面,要让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乡村旅游发展开拓出新的广阔空间,实现“旅游+农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旅游电商、现代物流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四是人才方面,通过推动地区结对定点帮扶、农民就业培训等渠道,强化旅游人才交流和就地就近培训,着重培养乡村旅游带头人。五是加强分类指导,推动乡村旅游区域差异化发展。各地要根据自身经济社会条件、资源环境禀赋,编制出台乡村旅游发展指引,明确乡村旅游发展重点和路径,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乡村旅游品牌。
    彭福伟指出,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好旅游等相关部门,做好乡村旅游发展指引的编制工作。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同时与相关发展规划和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做好衔接,为乡村旅游投资者、从业者、管理者提供有效遵循,方便他们到乡村创业。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