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17-09-15 第B01版:城市社会周刊
|
大 | |
中 | |
小 |
|
|
又有文物归国 |
|
|
作者: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蔡若愚整理编辑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423 |
|
|
|
近日,埃及向中国转交一批查获文物。据悉,这批13张票据,最早可追溯至清末,目前这批文物正在归国途中。 1970年11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十六届会议通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其中规定,如果发生非法进出口文物的事件,要采取适当措施收回并归还此类文化财产。中国和埃及都是该协议的缔约国。根据上述公约精神,2010年10月中国和埃及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政府关于保护和返还从原属国非法贩运被盗文化财产的协定》。此次归还文物行动也是双方履行协定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其实,除埃及外,在国际公约的框架下,中国与印度、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等多国均签署了防止盗窃、盗掘和非法进出境文物的双边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共同打击文物犯罪活动。 据此,相关人士认为,最近几十年流出去的文物,如果证据充分,追回来的把握性很大。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蔡若愚整理编辑)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