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18-05-10
2018-05-10 第07版:智慧城市专刊 大 | 中 | 小 

5G助力城市“超互联”布里斯托大学欲与我国寻求更多合作

作者: 荆文娜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898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荆文娜

    近日,首届数字中国峰会闭幕,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方围绕如何让城市变得更“智慧”不断创新,不少企业表示将携手为“善政、兴业、惠民”积极探索。就在近日,来自英国“最智能化的城市”——布里斯托的一行人来到北京,他们是布里斯托大学校长兼副校监Hugh Brady教授及通信系统与网络(CSN)团队负责人兼工学部部长Andrew Nix教授等,此次到来围绕5G、大规模物联网和未来城市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并欲在中国积极寻求相关领域合作。
    随着工业化发展和人口密度的增加,现代城市在资源、交通、环境等诸多方面承载的压力逐渐增大。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已在全球众多城市迅速展开。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优势在5G容量领域,这一优势亦是布里斯托能在2018年全球移动大奖中荣获“全球智能城市奖”的一个重要原因。布里斯托大学正借助其智能互联网实验室和高性能网络小组推进各项研究工作,如辐射全市的5G测试台等,这些研究将极大推动城市向超互联型、资源节约型方向发展。
    布里斯托究竟有多“智慧”?Andrew Nix在“5G无线:迈向超互联城市论坛”上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布里斯托市已经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5G技术平台,各种应用都可在该平台上得以展示。目前,布里斯托市的5G应用主要体现在垂直领域,如交通、环境监控等方面,相关应用已较为成熟。布里斯托大学还与市议会建立了密切合作,希望通过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为5G应用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Andrew Nix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强调,鉴于英国与中国城市特点的不同,发展智慧城市必然也需因地制宜。“英国的城市较小,智慧城市试点也没有中国多,从建筑规模、住户密度、开车习惯等方面来看,英国城市都与中国城市有着很多不同。”他表示,在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大的问题尤为严峻,中国要想发展智慧城市,需在应对城市人口数量的问题上给出“智慧”的解决方案。
    同时,Andrew Nix也对目前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给予了肯定。“中国在包括5G无线网络解决方案等助力智慧城市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方面全球领先。在中国已经可以看到很多与自动驾驶汽车应用相关的项目。同时,中国光纤网络的发展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可支持城市内各建筑间实现互联互通。”Andrew Nix表示,鉴于当前人们面对着共同的挑战,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有相似想法和目标的城市,譬如布里斯托,一起研发核心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意义重大。
    “多年来,布里斯托大学的学者与中国学者及中国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共同钻研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Hugh Brady表示,“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报告,到2050年,全球将新增25亿城市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来自中国。只有通过紧密的研究合作,我们才能实现突破,解决燃眉之急。”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在欧洲时,Andrew Nix就曾与华为在欧盟5G(Horizon2020)项目上有过合作,也曾与其他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前沿技术。他表示:“无线技术以及集成光纤和核心网络解决方案将在超互联城市的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去年和今年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强调要推动5G移动通信的发展。”他们此行希望在中国寻求更多的5G应用领域合作伙伴。
    根据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在过去5年间,中国的城市化率从52.6%提升到58.5%,且这种趋势将会持续。为应对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日益拥挤、资源更加稀缺等问题,中国正大力投资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布里斯托大学目前正与中国移动、华为等中国领先的技术公司、通信公司合作,共同研究可控的解决方案,以推动中国城市朝着智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以北京为例,在建筑、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方面均与布里斯托不同。这就意味着,从两个城市收集的数据是完全不同的。我在北京停留的这几天发现,如果在北京大批引入自动驾驶汽车,情况会与在布里斯托截然不同。”Andrew Nix说道。因此,他认为在这些方面,双方的合作机会还有很多。现阶段,主要任务是希望搭建一个更完善的平台,让更多中国机构加入进来。
    此外,Andrew Nix介绍,目前布里斯托大学正运用新的大数据技术进行实验。“我们利用大数据在100个家庭中监控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口,确保他们日常起居顺利进行。这是我们利用大数据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的有效例证之一。另外,智慧旅游在未来也将会有很大商机。”Andrew Nix表示,总而言之,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在技术方面才刚刚起步,未来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