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03-10
2021-03-10 第04版:2021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资讯 大 | 中 | 小 

“数字孪生”系统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

作者: 邱爱荃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853
    春节期间,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游人如织。在百年历史建筑南京大楼的三楼,一名顾客被窗外的繁华景象所吸引,打开窗户将手机探出窗外拍照……这一可能带来高空坠物风险的举动,被南京大楼的“数字孪生系统”第一时间检测到,整座大楼的“数字生命体征”也产生了变化,系统自动向店内保安所佩戴的手环示警。当保安前往现场处置后,“数字孪生系统”随即显示窗户关闭,大楼“数字生命体征”也恢复到了“健康”状态。这是1月25日上海发布的以“一栋楼”为城市最小管理单元的数字化治理成果。
    据介绍,在上海市城运中心的指导下,黄浦区与华为联合创新,选取南京大楼作为城市数字治理最小管理单元进行试点,基于城市智能体参考架构,融合华为云、大数据、AI、边缘计算、5G等多种先进技术,共同打造了1:1“活”的大楼数字孪生。该系统在静态建模基础上,通过叠加多维实时动态数据,支持以生命体、有机体这样的视角对大楼进行感知和管理,并且构建了系统化的数字生命体征,实现城市运行管理的实时预判、实时发现、实时处置。
“城有千万楼,楼是最小城”。截至目前,上海市有600多万辆动车、480万栋建筑物,4.75万幢高层建筑,24万台电梯等,这些都是城市运行管理中的最小单元。作为全国“一网统管”建设的引领者,上海一直在积极探索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数字治理新理念与新方法。如何让更多政府管理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集成、共享、融合,是摆在上海推进数字化治理面前的首要问题。
    基于城市智能体建设,使用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支持城市运行管理活动中的各级主体责任层层压实,从而实现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精细化管理新模式。在这种创新模式下,实现从一栋楼到一条街、一个区、一座城,从而将上海打造成为完整的数字孪生城市。
    现场,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及企业等多方代表牵手合作,宣布未来将携手打造100个上海城市智能体创新场景,发展100个城市数字化转型伙伴,从城市的“治理数字化”切入,带动“经济数字化”与“生活数字化”,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文/邱爱荃)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