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1-07-28 第02版:发展改革新闻
|
大 | |
中 | |
小 |
|
|
区域发展:雄安更火了,长江更绿了 |
|
|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187 |
|
|
|
(上接1版)
另外,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仍然面临的严峻形势,城乡水源污染、水生态系统失衡、地方转型困难等现实问题和短板还亟待突破。 在已经开启的“十四五”乃至更长的时期内,长江经济带将进一步体现出在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要明确进一步推动长江大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要继续坚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主基调,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进一步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实践新路径。 区域经济将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 城市群是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承载地,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伴随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全球城市群的发展已经进入21世纪的中国新时代。 在日前中国科协举办的区域协调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要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以城市群为主要形态的增长动力源。 “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提出构建“5+5+9”的城市群空间组织新格局,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专家建议,未来中国城市群的建设需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和智慧型城市群,需要将全球化建群与本土化建群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双循环型城市群;需要发挥城市群的碳中和效应,建设碳中和型城市群;需要依托金融中心强化城市群与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聚财效应、放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品牌带动效应、建设都市圈鼎托型城市群。 专家预计,“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加强三大城市群建设,更多城市群规划加速落地。 长三角将强化城市群“领头羊”作用,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制度体系,形成要素自由流动市场,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产业链条相对完整。欠发达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增强,长江流域环境得到实质性改善。上海浦东等地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同时基本实现长三角地区公共服务一体化。 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产业技术创新高地,充分发挥国际化优势发展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劳动力配置将高度市场化,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实现劳动力高效率流动。 京津冀将进一步完成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任务,同时加大对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力度。 作为“十四五”期间区域增长的第四极,成渝双城经济圈将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心,更加处理好中心城市和区域的关系,周边城市有望得到更多政策红利,补齐区域短板,整体提升区域能级。 未来5年仍会有更多城市群规划加速落地,例如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哈中城市群等。每个城市群将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要求,结合自身地理特点和产业结构进行差异化发展,“十四五”中国区域经济将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