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11-23
2021-11-23 第01版:头版 大 | 中 | 小 

国际通胀压力仍将持续我国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物价总体平稳运行

作者: 张洽棠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952
     云南通海:蔬菜丰收保供应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是云南省主要蔬菜集散地之一,也是我国“南菜北运”“西菜东运”的重要基地,每天都有数百辆满载蔬菜的货车从这里出发,驶往全国各地。图为近日通海县的菜农在蔬菜基地采摘芹菜。新华社
本报记者 | 张洽棠

    近段时间以来,受强降雨和低温等不利天气影响,部分地区蔬菜价格出现阶段性波动;因煤炭等能源产品和大宗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传导等原因,部分地区、一些日用消费品价格也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不过,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物价普遍“大涨”相比,我国物价水平总体处于可控范围。
    相关受访专家表示,我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近期煤炭等能源价格大幅回落、部分原材料价格也出现明显回落态势,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保持国内物价总体平稳运行,不会出现物价全面上涨的“通胀”情况,完全没有必要过于担心。而且,与国际通胀的愈演愈烈相比,我国才是全球物价水平的“压舱石”与“稳定器”,展望未来,国际通胀压力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我国物价总水平则将保持在合理区间。

我国保供稳价底气十足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5%。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价格协会副会长许光建对本报记者表示,从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以来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稳定,这是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恢复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主要表现之一。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性体现。保持价格水平稳定是保障民生、保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的重要基础。
    许光建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较强不确定性,继续保持国民经济较快恢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在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等政策的过程中,保持价格总水平稳定,体现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更加有效,也是我国经济发展韧性的显现。
    对于价格总水平能够保持稳定的原因,许光建表示,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业增产和粮食丰收,主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这是消费物价稳定的重要基础,特别是生猪和猪肉供给增长导致肉价持续下行,是CPI稳定的主要因素。近几个月来,面对煤炭等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显著波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综合运用有序释放先进产能、扩大储备物资投放以及合理预期引导等一揽子调控措施,抑制了部分能源原材料价格的过度上涨。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则从多个角度对本报记者详细分析道,当前我国重要民生商品货源充足、运送畅通,保供稳价底气十足,不会出现供应不足引发物价全面上涨问题。
    一是“地里有货”。粮食方面,今年我国夏粮实现增产59.3亿斤、早稻增产14.5亿斤,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全国粮食产量将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为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4公斤,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400公斤“安全线”。蔬菜方面,目前全国在田蔬菜面积1.03亿亩,同比增加400万亩,预计未来三个月蔬菜供应量有望达到2亿吨,同比增加700万吨,可满足每人每天3斤菜的供应量。全年蔬菜面积达到3.2亿亩,产量超过7.5亿吨。猪肉方面,3月份以来,每个月新生仔猪数量都在3000万头以上,预计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上市肥猪还会明显增长,供应总体有所富余。水产品方面,我国水产品连续32年稳居世界第一,今年前三季度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8%,供应是有保障的,市场价格自8月份起开始下降。鸡蛋及其他畜禽方面,随着近期新增蛋鸡开产,减少淘汰蛋鸡,鸡蛋产量将逐步增加,供应有保障;前三季度牛肉、羊肉、禽肉、牛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9%、5.3%、3.8%和8%,全年产量有望创历史新高,市场供应具有良好生产基础。
    二是“库中有货”。当前粮食库存总量充足,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占总库存的70%以上,小麦库存可以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36个大中城市主城区及市场易波动地区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达到15天以上。国家和地方按照猪肉储备预案规定,加大猪肉储备收储力度,目前各级冻猪肉储备能够满足城区常住人口10天左右的消费量。与此同时,我国粮油加工能力强大,每天可以加工稻谷150万吨、小麦80万吨,单日米面加工量够全国人民吃两天。粮食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应急加工企业已经达到5500家。
    三是“架上有货”。各地积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及时安排跨区采购和调运,物资供应平稳有序。各地农贸市场、超市货架上粮油、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肉类、禽蛋、干杂调味品货源充足,各类产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完全能够满足群众消费需求,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集中囤货。
    从运输配送看,郭丽岩表示,尽管当前已经进入冬季,部分地区出现降雪天气,局部地区疫情散发,但我国产销衔接、道路运输、终端配送都十分畅通,不用担心因运送不畅导致供应不稳、价格上涨等问题。一是产销衔接畅通。有关部门及时发布生产、流通、消费等信息,引导优势产区和大中城市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供应渠道,产区产得出、运得走,销区调得进、供得上。二是道路运输畅通。各地交通运输系统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力保障道路运输通畅,降雪地区也及时进行清雪作业,最大限度减少降雪的不利影响。全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落实良好,“南菜北运”、生猪调运畅通,重要民生商品供应没有因雨雪天气受到大的影响。即使后期出现雨雪冰冻天气,我国也有2008年以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完全可以从容应对。三是终端配送畅通。我国物流网络发达、配送便捷,而且经过一年多的疫情防控实践,各地积累了丰富的疫情防控条件下的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经验,都制定了应急预案,即使局部地区采取阶段性疫情管控措施,也不会对终端配送带来大的影响,更不会影响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障。
    从市场价格看,郭丽岩表示,随着各项保供稳价措施落实到位,以及秋冬蔬菜茬口转换逐步完成,加之近期天气晴好气温回升、叶类菜上市加快,蔬菜价格出现回落,其中前期涨幅较大的鲜嫩蔬菜价格降幅明显。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有所回落,其中菠菜、油菜、黄瓜批发价格降幅接近20%;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门监测的36个大中城市15种蔬菜平均零售价格也出现回落,其中黄瓜、油菜价格降幅达10%左右。鸡蛋价格近日也有所回落。

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物价全面上涨

    今年以来,受极度宽松政策、供给瓶颈等因素影响,国际物价水平明显上行,告别长达十余年的“低通胀”时期,部分经济体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通胀”现象,与我国物价总体可控形成鲜明对比。
    国际物价水平明显上行,多国CPI、PPI升至多年高位甚至创历史新高。从CPI看,10月份美国、欧元区、俄罗斯(9月份)、巴西、土耳其同比分别上涨6.2%、4.1%、7.4%、11.1%和19.9%。其中,美国创近31年新高,欧元区追平历史最高水平。从PPI看,10月份美国、欧元区(9月份)、日本、俄罗斯(9月份)、巴西、土耳其同比分别上涨8.6%、16%、8%、26.3%、26%和46.3%。其中,欧元区、日本分别创历史新高和近41年新高。
    部分经济体物价持续全面上涨,已表现出不同程度“通胀”现象。本轮国际物价上行始于能源、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之后逐步蔓延至其他商品和服务,部分经济体演变为持续全面的物价上涨。特别是美国,10月份CPI的8个一级子项全部上涨,6个涨幅在3.9%以上,核心CPI上涨4.6%,连续5个月突破4%,超过1996~2020年3%的高点,物价上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已表现出“通胀”的典型特征。
    与国际通胀高企相比,我国物价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10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1.5%,1~10月份平均上涨0.7%,保持平稳运行。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影响,今年以来我国PPI涨幅扩大,与发达经济体水平相当,但低于其他新兴经济体。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刘志成对本报记者表示,本轮国际通胀是多种因素交织叠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根源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的极度宽松财政货币政策,以及疫情防控失序等引发的供应链紊乱问题。
    刘志成表示,去年疫情造成多国经济陷入困境。为挽救经济,欧美发达经济体实施力度空前的财政货币刺激政策,直接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特别是美国推出零利率、无上限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史上规模最大的财政刺激计划,“放水”速度远超以往任何时期。疫情以来,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4.2万亿美元迅速扩张至8.7万亿美元,美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一度达27%,创历史新高;2020财年美国财政赤字达3.1万亿美元,赤字率达14.9%,创二战以来新高。随着疫苗广泛接种和经济快速重启,全球消费需求迅速释放。但同时,多国疫情防控不力造成供应链恢复迟滞,大量劳动力退出市场,港口拥堵、运费飙升、卡车司机短缺、芯片紧张等罕见现象频频发生、愈演愈烈,美国一些商场和超市甚至被迫“限购”。过量流动性与供需缺口共振,引发全球通胀水平快速上行。此外,极端天气加剧全球能源供需失衡矛盾。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度暴涨10倍,并创历史新高,原油价格也快速攀升至每桶80美元以上,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推高全球通胀水平。
    同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价格总水平稳定是我国经济良性恢复、经济发展韧性强的一个重要特征。许光建表示,不论是美国,还是欧元区,今年以来都在其经济恢复性增长中出现了CPI的显著上涨,有的可能已经达到了数十年的历史高位。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为了应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实施了大规模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计划,导致货币供给超常规增长。在产业链和供应链部分断裂的条件下,供求失衡,通货膨胀的出现难以避免。
(下转2版)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