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11-23
2021-11-23 第02版:新闻纵深 大 | 中 | 小 

国际通胀压力仍将持续 我国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物价总体平稳运行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550
(上接1版)

    与此同时,面对疫情严重冲击和全球通胀上行,我国以负责任的态度成为全球物价水平的重要“稳定器”。刘志成表示,面对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问题,我国综合采取供需双向调节、加强市场监管、做好预期管理等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坚定维护市场秩序,坚决遏制价格不合理上涨,为全球稳定大宗商品价格贡献积极力量。随着政策效果快速显现,10月下旬以来国内煤炭价格回落超过50%,带动国际煤炭等能源及相关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跌。
    
国际通胀压力持续态势下我国价格保持合理区间

    如何看待国际通胀后期走势?刘志成表示,极度宽松政策、供给瓶颈等影响可能持续,预计国际通胀压力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一是供给约束仍存。全球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供应链紊乱问题短期尚难得到根本缓解。疫情改变就业观念,部分经济体劳动力就业意愿下降、劳动力成本抬升,容易引发“工资-通胀”螺旋式上升。二是需求持续复苏。主要发达经济体刺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投资和消费需求惯性复苏,服务需求可能随着疫情形势缓和、经济重新开放而加快恢复。三是传导压力加大。能源、原材料、航运价格大幅上涨逐步向终端消费领域传导。房价上涨带动房租逐步上行。四是通胀容忍度提升。去年以来,美联储、欧洲央行先后公布新的货币政策框架,将通胀目标由“2%”改为“平均2%”,对通胀的容忍度大幅提高。
    与此相对应,受访专家普遍持有我国未来物价水平稳定的基本判断:我国经济已深度融入全球,全球通胀高企客观上会加大我国物价上行压力。刘志成表示,当前我国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供应量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物价总体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CPI方面,我国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特别是今年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生猪产能完全恢复,CPI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PPI方面,随着煤炭价格大幅回落、部分工业品供应偏紧局面缓解,10月份PPI或已触顶,后期涨幅有望趋于回落。
    郭丽岩也表示,一年多来,在全球疫情出现多轮反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显著增大的背景下,国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强化市场预期引导,及时处置价格异常波动,有效保障了重要民生商品量足价稳。今年10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1.5%,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环比仅上涨0.1%、同比上涨1.3%,均处于合理区间。当前其他国家和地区出现较为严峻的能源供应紧张,主要经济体CPI涨幅不断创下新高、甚至出现严重通胀,我国物价稳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我国疫情防控措施有力,重点民生商品和基础能源供应充足。
    郭丽岩表示,当前,我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大趋势、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信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跨周期宏观调控各项举措精准到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持续释放,经济工作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国民经济供需循环、产业循环、市场循环进一步畅通,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基础依旧十分牢靠。
    对于未来的展望,受访专家也表达了物价水平总体将平稳运行的观点。郭丽岩表示,展望今年后期和明年,我国居民消费领域商品和服务供给充裕,尤其是粮油、肉蛋奶、鲜蔬果等重要民生商品,以及煤炭等基础能源供应总量充足,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物价水平总体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许光建则表示,展望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的价格水平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由于国际市场的因素,若干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势头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PPI的上涨对消费领域价格的传导效应也将逐步显现。但是从社会总供求的角度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将是宏观经济良性运行的重要方面。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