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1-11-25
2021-11-25 第02版:发改新闻 大 | 中 | 小 

发布能效水平指标是推动行业节能降碳的关键步骤

作者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922
(上接1版)

    他说,重点领域能效标杆及基准水平的确定合规合法。《通知》选择《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16780-2021)中所列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的能源限额等级1级、3级指标值,即100kgce/t、117kgce/t分别作为标杆水平、基准水平。《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是强制性国家标准,而依据《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T12723-2013)要求,能源限额等级1级应以行业国际先进水平为取值原则,3级指标应以淘汰一定比例的现有高能耗落后产能为取值原则,符合《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1〕23号)等文件中对于建材碳达峰要加快低效产能退出、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及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要求。
    “有色金属行业涉及金属品种多、工艺复杂,特别铝冶炼行业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节能降碳的主要领域。”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部主任张龙表示。2020年,我国有色金属产量首次突破6000万吨,生产和消费均居世界第一。据统计,2020年,我国电解铝产能4355.9万吨/年,产量3708万吨。依据《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GB/T32151-2015),结合行业特点测算,2020年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6.7亿吨。铝冶炼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亿吨,占有色金属行业总排放量的76%。
    张龙认为,标准量化为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确立了公开、公正、透明的明确依据,避免依据规模大小或其他简单化处理方式而出现“一刀切”管理和“运动式”减碳,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同时,对标先进水平更为行业、企业找到自身差距和提升空间,以此推动节能降碳,是依法治理、动态治理行业发展的重要体现。
    孙星寿表示,《意见》和《通知》要求,到2025年水泥行业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在规定时限内(一般不超过3年)将能效改造升级到基准水平以上,力争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对于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项目进行淘汰。按此目标进行估算,届时水泥行业能耗总量将减少1000万吨以上标煤、二氧化碳排放减少近3000万吨,成效显著。

多措并举稳妥有序推动提升重点行业能效水平

    重点行业节能减碳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挑战大,既不能对节能减碳心存畏惧、畏手畏脚,又不能脱离实际,过于激进或好高骛远。孙星寿认为,文件的落地推行要注重与相关产业政策的衔接,完善支持配套的产业政策,并要发挥产业政策和标准的协同作用。
    据专家介绍,各行业要根据发展实际,对照重点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同时对标国内外相关行业先进能效水平,精准施策,及时完善优化相关标准体系,开展相关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宣贯和推广应用工作,视情况对相关指标进行动态调整,不断引领行业整体能效水平逐步提升,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标准支撑。
    《通知》和《意见》明确提出要整合利用已有政策工具,通过绿色电价、节能监察、环保监督执法等手段,加大节能降碳市场调节和督促落实力度,确保相关政策标准落实落地。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向节能减排效应显著的重点项目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拓展绿色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落实节能专用装备、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鼓励等优惠政策,加快企业改造升级步伐,提升行业整体能效水平。
    注重绿色节能低碳技术装备开发及推广应用。《意见》和《通知》将按照科学、有序、分类的方式推动绿色生产升级改造,充分利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骨干企业创新资源,推动绿色低碳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和相关设施装备攻关,加快先进成熟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提高重点行业技术装备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大力推进煤炭等能源的节约利用,不断提高能源精益化管理水平,并通过充分利用余热余压、提高替代燃料比例、发展分布式发电等举措,努力提升企业能源“自给”能力,减少对化石能源及外部电力依赖。
    确保落地还需形成政策合力。李永亮表示,《通知》和《意见》提出推动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向节能减排效应显著的重点项目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建议行业组织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交流,依据技术改造企业清单,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金融机构在进一步细化支持政策时当好“智囊”和“参谋”。此外,《意见》提出发布能效“领跑者”名单,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节能典型案例。建议有关方面及时总结良好经验做法,通过会议、出版、展览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营造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全社会共同推动重点行业节能降碳的良好氛围。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