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3-08
2022-03-08 第04版:2022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大 | 中 | 小 

农工党中央: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一体化

作者: 任丽梅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835
本报记者 | 任丽梅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系统和复杂工程。农工党中央在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提案中提出,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建议推动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一体化,促进联建联防联治,共同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一是推动实现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一体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推动国家相关部委开展新时期背景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的研究制订工作,从顶层设计层面,以资源环境承载和碳达峰为约束,规划确定区域产业结构、产能规模、产业布局、能耗总量、能源结构、水资源分配等;研究制定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长期战略专项规划。
    二是聚焦减污降碳,统筹推进区域结构调整。以碳达峰碳中和为重要抓手,把减污降碳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建议国家层面建立重大项目区域会商、联合审查机制,统筹区域重化工行业产能分配、统筹规划项目布局,实现污染影响“区域最优”。强化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进一步完善区域重污染天气联合预警预报机制和应急联动长效机制。
    三是继续深化区域水生态协作。完善流域治理上下游联动机制,建立京津冀三地跨界河、湖、湾长制。推动建立基于生态流量的海河流域水资源分配机制,努力做到入境河流“有水”。按照国家要求,实施流域生态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管理,统筹建立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
    四是共同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议京津冀三地整合优化各自的生态保护地特色及典型区域,联合申报国家公园,探索自然保护地跨省保护机制,逐步形成中尺度规模的自然生态保护地体系。
    五是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监管一体化。厘清京津冀各地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建立职责清单。推动完善跨界联合执法、交叉执法机制。推动建立“飞地”生态环境联合监管机制,建立健全“飞地”联合执法体系,妥善解决“飞地”环境管理体制障碍。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