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11-29 第08版:视窗
|
大 | |
中 | |
小 |
|
|
喜看北国“阳高红” |
——山西省阳高县打造“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品牌巡礼 |
|
作者:
王丑龙 刘娟娟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470 |
|  | | 阳高县花苑村设施农业与移民新居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刘通/摄 |
|
|
|
王丑龙 刘娟娟
2022年8月16日,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以“相聚大泉山,共享阳高红”为主题,邀请全国采购商和番茄产业领域专家及种植户、农产品电商和消费者代表,隆重举办西红柿产业发展论坛,共同探寻阳高西红柿产业发展密码,进一步扩大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阳高红”西红柿的品牌价值,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在这次论坛上,农本咨询创始人品牌专家贾枭、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员西红柿专家李常宝、山西农业大学西红柿研究院院长李灵芝、北京一亩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刘志嘉先后解读了西红柿发展的“品牌密码”、“栽培密码”、“市场密码”和“产业密码”,还启动了“阳高红”西红柿一亩田集团线上专区上线、“阳高红”西红柿全网营销上线仪式。阳高县人民政府分别与一亩田、京东、乐村淘、华联农业发展公司等签订框架合作协议。 阳高县位于晋、冀、蒙3省(区)交界处,东距首都北京230公里,北距中蒙边界二连浩特400公里,西临煤都大同52公里,南下省会太原350公里,国土总面积1598.3平方公里,县域呈狭长葫芦状,辖7镇4乡197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10.7617万户26.588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8.9095万人。作为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和山西省设施蔬菜生产大县,该县蔬菜种植面积已突破1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栽种面积达4.6万亩。 由于地处北纬40度、东经113度温带,这里不仅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而且地域多为火山熔岩质土壤,富含硒、锌、铁等28种微量元素。得益于这一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条件,阳高县被视为西红柿种植的“黄金地带”,所产分为菜用型、口感型和水果型3大系列123个品种的西红柿含糖度高达12度、含番茄红素5.01%、含维生素C达13%以上,因为品质优、口感好、营养丰富,备受市场青睐,被客商和消费者称为“阳高红”。 近年来,这个县以打造京津冀“菜篮子”为目标,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立足当地实际,采取扩基地、拓市场、兴科技、创品牌等举措,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特别是在“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发展上,通过政府推动、项目促动、金融带动、科技联动、市场拉动“5环联动”,进一步强基地、建车间、拓市场、创品牌、兴科技、促销售,构建全产业链生态,推进产业科技化、标准化、规模化建设,先后在北京新发地、上海虹桥、广州江南、浙江嘉兴、河南郑州、河北保定、山东寿光及天津、成都、呼和浩特等城市设立了50多个直销窗口,在京东云、老乡严选、CSA(社区支持农业)等电商平台开设专卖店,还在各大城市超市、大中专院校和机关食堂频频亮相,初步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深度融合产业链条、“公司+基地+农户”的多元化经营体系和“线上+线下”的立体化销售渠道。 政策给力“阳高红”。阳高县把西红柿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头戏,精心布局,细心呵护,成立了“阳高红”蔬菜全产业链服务中心和“阳高红”西红柿协会,出台了《阳高县西红柿产业规划》、《阳高县西红柿产业发展补贴政策实施方案》等政策,给予“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扶持,形成了县乡村一体化的“阳高红”发展体系。 科技赋能“阳高红”。阳高县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寿光聘请多位专家担任技术顾问,为设施蔬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撑。今年7月15日,该县还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举行共建番茄产业研究院签约仪式,旨在打造一个集人才培育、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本土人才技术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签约前,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校长(院长)张强一行,先后到阳高县王官屯镇高寒冷凉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对该县蔬菜产业发展实地进行技术指导。目前,该县试验示范西红柿新品种30余种,推广西红柿绿色防控、土壤改良、抗病品种利用、物理阻隔、膜下滴灌、雄蜂授粉、天敌生防、病害生防、小气候调节等新技术成果10多项,有效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西红柿果实的品质。 品牌锤炼“阳高红”。阳高县立足良好的自然生态和资源优势,不断推进西红柿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先后注册了“颐品阳高”区域公共品牌和“阳高红”西红柿产品商标,10余次组团参加全国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并实行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推介,将“小农户”与“大市场”紧密对接,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 产业集聚“阳高红”。在政策、资金、技术、营销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予以推动,将种植区域由县域中部向全县辐射,由单纯冷棚种植向冷暖棚同步种植发展,并陆续建成分拣车间、预冷库、包装企业、交易市场,形成科研、生产、包装、贮存、销售各个环节配套的产业链条。鳌石乡东马营村的西红柿种植户贾廷军算了一笔账——2.5亩大棚种植“千禧”圣女果,7月份刚上市,上海客商以每公斤7元的价格上门收购,现在产量每亩已卖2500多公斤,预计每亩还能卖1000多公斤,预计2.5亩纯收入3.7万多元。 农旅融合“阳高红”。依托西红柿产业基础,阳高县大力发展“阳高红”采摘观光新业态,并与漫步古长城、温泉洗浴、游览云林寺、观光大泉山、畅游桑干河等旅游项目结合起来,吸引天南海北的客人前来游玩,带动群众增收。在龙泉镇八里台村西南占地近100亩的农旅融合产业园,负责人郭跃介绍,每到西红柿成熟时节,园区车水马龙,周边市民就会呼朋唤友前来采摘,最高峰一天接待市民600多人次,其中不乏来自北京、太原和呼和浩特等地的游人。 目前,阳高红西红柿已经成为阳高县最大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种植面积达8020亩,总产量达4.8万吨,年产值近2亿元,4000余农户直接或者间接受益,户均年增收2万多元。 “阳高红”西红柿不但擦亮了该县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的金字招牌,也映红了广大农户幸福生活的一张张笑脸,书写了一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优秀时代答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