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1-19 第06版:新闻纵深
|
大 | |
中 | |
小 |
|
立足于实际需求,落实到具体应用场景,辐射更广泛领域,才能发挥实效 |
智能计算中心:重在“应用”,不能“曲高和寡” |
|
|
作者:
崔立勇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375 |
|
|
|
本报记者 | 崔立勇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在京发布《智能计算中心2.0时代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编写组表示,智能计算中心等基础设施只有立足于实际需求、同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相契合,才能发挥实效。应避免智算能力“深藏闺中”“曲高和寡”,要将智算能力落实到具体应用场景、辐射更广泛领域,形成高性价比和高竞争力的通用算力服务产品,才能促进智能计算产业转型升级、良性发展。 报告提出,智能计算中心的建设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7~2021年,国内智能计算中心建设为高速扩张1.0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22年,国家相关政策引导力度渐强,智能计算中心建设迎来行业引导2.0阶段,强调优化整合和有序发展。 报告认为,智能计算中心的1.0阶段处于萌芽期,各地掀起项目建设高潮,但在建设发展和实际应用层面,均凸显了诸多挑战,亟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通用算力、专用算力待融合;算力、算法、数据待协同;建设、运营、应用待联动;碳排放、高能耗待解;投资成本、应用价格待规范;有效需求待明确。 报告分析,智算中心的建设进程受到政府和产业的影响:一方面,央地协同推动智能计算中心发展,地方政府对智算中心建设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带动智能算力激增。近年来,多地政府掀起了智能计算中心的落地潮。截至目前,国内有近30个城市入局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和落地,其中已建11个,在建和计划建设约20个。 “以需求为导向,规划和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智能中心,才能形成有序的市场环境,更高效率地使用各种资源。”报告编写组表示,随着政府和产业界的科学布局和积极推进,未来智能计算中心2.0将呈现算力多元、服务一体、产业协同、绿色低碳、普惠通用、适度超前、安全可信等鲜明优势,充分赋能经济社会的智能化发展。 集中式的智能计算中心如何满足数据的保密需求?报告提出,确保算力资源的安全可靠,要推动算力网络安全从“单点可控”迈向“一体化全程可信”。首先,要对算力提供方的资质进行核验,对可信度进行评估;其次,要通过使用相关技术,确保交易的准确性和交易数据可溯源。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联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中科曙光等单位共同打造全国首个“一体化算力交易调度平台”,标志着国内开始布局算力交易流通环节,实现了对算力、存储、网络及数据等分布资源的整合,并通过统一的算力服务门户,根据科学计算、工程计算和智能计算等场景需求,向用户输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等高度协同的一体化资源。 针对数据中心高耗能的问题,报告认为,在“双碳”目标下,绿色节能是智能计算中心的底线要求。目前我国对新建数据中心PUE(电能使用效率指标)的要求降到1.3以下,严寒和寒冷地区降到1.25以下。为此,计算、存储、网络交换等设备自身的能耗要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降低,同时数据中心冷却方式也需要进一步改革替换,液冷技术可更好地满足散热需求,能耗也更低。其中,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浸没式液冷方式可使PUE最低降至1.04,值得大力推广。 智能计算中心重点在“用”,在于对科研、工业等行业场景的支撑,它不仅是一种算力基础设施,还将成为集公共算力服务、数据开放共享、智能生态建设和产业创新聚集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