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2-18
2023-02-18 第01版:头版 大 | 中 | 小 

精准施策助力老工业城市焕发新活力

作者: 安宁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576
    
本报记者 | 安 宁

    无人驾驶汽车往来穿梭、工业风咖啡厅中飘出香醇气息、不炼钢的高炉间装上了空中栈道、冷却塔前的滑雪大跳台成为网红打卡点……作为“后冬奥时代”的新地标,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园区焕发出新活力。
    首钢园的浴火重生,是我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2016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开发银行,支持全国发展基础较好、转型潜力较大的老工业城市建设了20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积极支持以产业转型为引领,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城市更新和绿色转型。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老工业城市书写着“二次振兴”新答卷。数据显示,2022年,20个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实施更精准的扶持政策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新中国成立后,依托国家布局建设的重点工业项目,一批老工业城市逐渐形成。“我国老工业城市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城市能否成功转型,将直接影响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进程。”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高级咨询师周景川表示,示范区城市作为我国老工业城市的典型代表,肩负着引领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使命。
    “十三五”时期,有关部门支持示范区建设了10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18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87个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老工业基地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十四五”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依托示范区城市,在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支持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一批融入重点城市群和区域重大战略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实施了一批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从创新、产业、投资、土地等方面对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工作给予了持续有力的支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成金说。
    仅在2022年,就有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政策出台。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印发《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2021年度评估结果及下一步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进一步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将通过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制造业专项贷款对示范区给予倾斜支持……

特色更鲜明的产业集群

    有着“东方鲁尔”之称的辽宁省沈阳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2017年4月,沈阳市获批首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至今已累计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老工业地区振兴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策专项债资金19亿元,重点支持了华晨宝马培训中心、中德园科技研发孵化平台等80余个重大项目。其中,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作为沈阳示范区核心区域,如今已擎起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河北省唐山市,钢铁产业在圆满完成国家去产能、压产量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了降总量、优布局、延链条、提品质、增效益,正在向具有全球话语权的万亿级钢铁产业集群迈进。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了以轨道交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为主体的产业集群。河北省钢铁实验室落户唐山,玉田印刷包装机械产业集群入选2022年度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新兴产业也在发展壮大。数据显示,唐山市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1%。(下转2版)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