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2-18
2023-02-18 第03版:新闻纵深 大 | 中 | 小 

《对话乡建人》出版展现乡建一线真实面貌

作者: 张守营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893
    本报讯  记者张守营报道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温铁军担纲策划和主编,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何慧丽与众师生共同调研和主笔的作品《对话乡建人:乡建理想国的真实之旅》正式出版。为了完成这部30万字的著作,何慧丽带领学生走出高校“象牙塔”,来到乡村建设的一线,与16位乡建骨干展开了一系列深刻的对话。
    在“三农”问题备受关注的背景下,温铁军带领着一批当代知识分子和志愿者行走于乡野,在主动实践中接续了民间社会力量对于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努力。时至今日,以这些知识分子为主要参与者的当代乡村建设行动已持续20余年。
    为了跳出乡建作品“好人好事”的自我陶醉困局,《对话乡建人》在内容设计上采用了全局视角,一方面遵循温铁军团队一直坚持的区域比较研究思路,从全国六大区域寻找到16位十几年如一日在乡建一线奋斗的骨干乡建人,足迹遍及北京、河南、山西、华东、华南和西北等不同地区地域,从而梳理出不同区域的乡土文化类型,以及不同的资源禀赋对于乡建行动走向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何慧丽从自己所擅长的社会学视角出发,为当代乡建的参与者刻画了一幅鲜活生动的群像,并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多管齐下,总结经验和教训,将看似仅是乡建中一个个散落的具体个案总结升华为对于整个乡建群体来说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可以借鉴的经验总结。
    何慧丽在本书的前言中指出:“我们触摸乡建思想的抓手,不只是以书本知识和大脑积累为本,而是在与不同区域中的活生生的个体人的对话中,以这些‘知行心合一’的乡建人为本。在乡建人那儿,知识是综合生成的,知识编织的思维之网服务于问题意识,服务于发现问题、感知问题、消解问题的逻辑,而其逻辑是经由其生命体验或实践验证过的。所挑选的乡建人的资深,指的是有相对成熟理念并有所建树和有影响力的乡建工作者,他们每个人本身就富有社会变迁和乡建变迁的历史感与时代感。”
    百年前梁漱溟等乡建先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当代乡建者前仆后继,继其衣钵。“在本书中我们或能找到中国当前乡村建设的行动方向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思路,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些来自于实践层面的有益参考。”何慧丽表示。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