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5-23 第03版:新闻纵深
|
大 | |
中 | |
小 |
|
|
内蒙古积极打造“北疆绿氢城”新名片 |
|
|
作者:
李建国 梁喜俊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341 |
|
|
|
本报讯 李建国 记者梁喜俊报道 近日,2023首届中国(内蒙古)氢能论坛暨技术应用展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举行。本次活动以“绿能零碳内蒙古先行”为主题,共签约氢能项目5个,签约金额达185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工商联主席安润生在致辞中指出,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多重任务要求下,高质量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既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的一项重大责任,也是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一个重大机遇。内蒙古全面推进氢能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内蒙古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抢抓氢能产业发展关键机遇期,做大自治区经济总量,加快新能源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规模化转型,以科技创新赋能自治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将全力推动新能源开发和全产业链建设。坚持以新能源带动新工业,锚定‘两率先’‘两超过’目标,加快大型风光基地和源网荷储、风光制氢等场景项目建设,力争并网装机2500万千瓦以上,建成拓展场景应用规模1000万千瓦以上。集中打造风光氢储产业集群和呼包鄂装备制造基地。”安润生说。 “内蒙古风光发电成本已经低于0.2元/千瓦时,处于全国最低水平行列,可为大规模绿氢制备提供绿色电、便宜电、可靠电。”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综合处处长张洪轶介绍,内蒙古拥有完整的煤化工体系,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年氢气需求量约700万吨,超过全国1/4。内蒙古拥有各类采运矿车、物流车辆超过100万辆,位居全国前列,在“中长途+中重载”中开展氢燃料电池车替代的场景丰富。 “‘十四五’时期,内蒙古将执行绿氢示范项目15个以上,氢能供给产能160万吨/年,绿氢占比超过30%,建设加氢站60座,推广使用燃料电池汽车5000辆,培育或引进50家以上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包括5~10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氢能产业总产值1000亿元,打造‘北疆绿氢城’品牌,创建全国氢能产业示范区、绿氢生产输出基地、燃料电池重卡示范基地、氢能装备生产制造基地。”张洪轶说。 近年来,内蒙古能源局着力推动氢能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体系建设,印发了《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了《内蒙古“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制定了《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实施细则》,目前正在制定《风光制氢开发布局与建设时序规划方案》《氢气管道建设中长期规划》。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全区开展氢能技术研发的企业超过70家,已实现氢能产业链上、中、下游全覆盖,产业链齐全,产业优势突出,包头、鄂尔多斯和乌海已加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内蒙古全区共优选风光制氢一体化示范项目30个,配套新能源1300万千瓦,年制氢规模52万吨/年。已引进氢能装备制造项目15个,投资额50.6亿元,2个投产项目,年产储氢管材300吨、50台套电解槽;6个在建项目,年产电解槽400套,制氢电源900套、阀门管路、压缩机、加氢枪、冷却系统、电气系统各800套,压缩机25万套;7个拟建项目,年产电解槽550套,储氢瓶罐1万套、PEM150台套。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