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10-17 第08版:资讯
|
大 | |
中 | |
小 |
|
|
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
——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院长古恩鹏一席谈 |
|
作者:
李琳静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862 |
|
|
|
李琳静
在健康中国行动指引下,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瑰宝为世界医疗事业提供了更多“中国方案”。中医医院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阵地,也是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滨海新区中医医院”)作为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公立三级中医医院,在加快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事业振兴方面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近日,就中医医院人才建设、科技创新、中医药振兴发展等方面,笔者专访了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院长古恩鹏。 问:“十四五”期间印发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中医药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您看来,在国家战略大背景的支持下,滨海新区中医医院的中医药优势如何体现? 答:《方案》第一次将推动中医药发展以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形式提出来,使得中医药发展迎来黄金时期。作为一家年轻的医院,同时又肩负领航滨海新区中医药发展的使命,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更需放大“龙头”优势,让更多人享受到中医药发展成果。 一直以来,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抓手,在推进“滨海中医”模式上下功夫、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坚持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通过中医优势专科与其他学科结合构成“五大学部体系”,形成“新合力”,从中医药治未病能力提升、专科诊疗、康复保健再到急危重症抢救,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管理方式和体系不断完善,个案管理模式标准化、规范化,进而推动中医药实现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全覆盖。目前,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天津市重点专科7个、天津市中医优势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市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1个,市级专科联盟盟主单位1个,另外,近期天津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在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成立,这也是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向科研型医院转型,努力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又一次生动体现。 《方案》反复多次提到,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滨海新区中医医院与基层医院一起,加快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中医特色明显的滨海新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通过培训、教学、组建名医团队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合作,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提升中医药在基层的服务能力,为辖区居民就近提供疾病预防、诊治、营养、康复、护理及健康管理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 问:在传承好千年中医药文化瑰宝的基础上,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如何坚持“守正创新”,走出现代化发展之路? 答: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首先在于传承,中医药事业要想得到良性发展,要积极做好传承工作,通过师承、跟师这种教学模式和中医诊疗标准化建设,更好地传承中医。 在创新方面,将现代科技能力和中医药传统治疗能力进行嫁接,将现代科技的研究能力针对中医药传统服务能力进行改良、提升,强化服务质量。就骨伤科发展来说,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在前人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创新了穿针复位技术,克服了早期骨伤手术切开创伤大、破坏血运而不利骨折愈合的缺点,也弥补了单纯用小夹板外固定致断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而导致的治疗效果欠佳的不足,具有不切开皮肤、创伤小,内外固定结合,骨折临床愈合快,可早期功能锻炼等特点,这既体现了传统的中医特色,也符合现代骨科治疗学治疗标准。目前,穿针复位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为进一步创新医疗新技术、新理念,提升临床医疗水平提供了宝贵经验。 问: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目前,滨海新区中医医院的人才梯队建设是怎样的? 答: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也离不开人才,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构建三级人才队伍,以精英人才为引领,骨干人才为支撑,青苗人才为后备的人才梯队,培育扎根中医事业、结构优化、临床及科研能力突出、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队伍。 近年来,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注重对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以天津中医药大学雄厚医教研背景为依托,不断探索更加开放、灵活的人才培育、引进、激励政策,同时加快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平台建设,以名医“传帮带”带动本院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八位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参加“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中医经典传承高级人才研修项目”;三人成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项目继承人”,心身科主任医师哈永琴成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项目指导老师”,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滨海新区中医医院用心育才,持续深化改革的决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