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5-30
2024-05-30 第03版:新闻纵深 大 | 中 | 小 

超长城际轨道交通加快生产要素集聚

作者: 季晓莉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756
季晓莉

    与将长沙和湘潭连接成“20分钟生活圈”的长沙地铁3号线南延段类似,今年5月26日,广佛南环、佛莞城际正式开通运营,并与已开通的佛肇城际、莞惠城际实现“四线”贯通,连通广州、佛山、东莞、肇庆、惠州5城,全长258公里,总车站数达39站,启用公交化运营模式,乘客可随到随走。粤港澳大湾区通过这条“最长地铁”,“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逐步实现1小时生活圈,形成“一体化”大湾区,彰显了珠三角地区促进生产要素进一步集聚的强大推动力量。
    珠三角城市群中,广州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轨道交通“地铁化”有助于引导大都市中心部分功能流向邻近城市。这样既能发挥广州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又可以推动沿线城市之间的同城化进程,加强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资本流等生产要素的一体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好的区域合作基础。
    而且珠三角地区以专业镇发展为特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人口聚集,轨道交通能有效连接各乡镇与各中心城市,不同产业和人群能根据需求选择居住和工作地点,形成产城融合、三产融合的城市发展格局。
    利用超长城际轨道交通打造一体化都市圈的做法在国内早有先例。早在2013年,上海地铁11号线便已延伸至苏州昆山的花桥镇。2022年,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通车,构建了绍兴城区至杭州城区1小时交通圈。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未来国内一些产业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但未被高频次高铁覆盖的区域,还将存在推进城际铁路“地铁化”的空间。包括中部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等在内的优势地区未来也有可能通过这一方式加快生产要素集聚。
    那么,如何将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实实在在地转化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果,发挥区域规划的科学作用?我们期待看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中部地区在探索后的答案。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