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11-28
2024-11-28 第02版:发改新闻 大 | 中 | 小 

加大创新 打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筋络”

作者: 荆文娜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441
(上接1版)

《方案》还提出,完善体制机制、打通堵点卡点、创新物流模式,发展多式联运和内河航运,推动大宗商品和中长距离运输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提高物流资源配置效率和组织化程度,提高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率。
    物流企业降本提质增效的创新实践已经走在了前面。
    今年8月15日,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合肥派河港码头,满载“新三样”货物集装箱的“胜涛668合肥”货船整装出发。据介绍,“胜涛668合肥”此次出发标志着合肥—上海“公转水”首航成功,合肥造“新三样”货物水路运输实现了“一程申报、一单到底、一箱到底”的“一站式”运输。与原先的公路运输相比,如今的水路运输物流成本下降约15%。
    这是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推动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协同的一个缩影。该公司运营管理部主管叶丹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针对当前物流运行中最为突出的“单一环节成本低、全链条运行成本高”的矛盾,集团大力推动大宗物资中长距离运输“公转水”和铁水联运,推动“江河海联运+集装箱直达运输”班轮化发展。打造了芜湖至上海联盟直达航线,集装箱中转效率提升1倍,企业运输费用下降近20%,长江、淮河流域企业物流成本分别降低800元/箱、1000元/箱。此外,沿江五市一类水运口岸和合肥港均与上海洋山港建立“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节约通关时间1~2天,较公路运输,单箱运输成本降低约1500元。
    该企业的做法也折射出长三角三省一市落实和衔接国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1+N”政策体系的创新实践。据了解,长三角区域合作办、三省一市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实施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协同推进机制。
    就在不久前,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浙江。“这将为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宁波舟山港带来重大发展机遇,推动港口在大宗商品领域的资源配置、供应链安全、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安全部高级主管任珂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感叹道。他介绍,企业围绕宁波舟山港,着力构建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海铁联运”物流通道,开通海铁联运线路107条,其中常态化运行班列线路27条,在全国港口中率先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推出“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全程运输服务产品,实现海运主导模式的“一单到底”,平均每箱节约成本500元。

以具体行动助推数智化绿色化转型

    细心的人们可能会发现,与几年前“双11”“买买买”过后的“等等等”不同,近几年,“双11”收快递的速度几乎与平时无异。近两年大数据、云计算的智能化应用,对高峰件量预测准确率高达99.7%。而随着自动分拣、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等设备和场景的应用,邮政快递业运转效率正在大幅提升。有快递公司负责人表示,一辆无人车每一趟约有100票件,每天可实现超过1000单的配送量。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接驳方式,效率大约提高了3~6倍。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方案》提出,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加快物流绿色化转型。物流企业也已开启了对数智化、绿色化转型的排兵布阵。
    “降低物流成本,数智化升级和发展一定是关键的突破口。”对于从事实体经济数十年的美的集团而言,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有着自己的实践。美的集团安得智联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得智联”)央国企部门经理温丽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公司以智慧物流支持企业客户全价值链效率提升,打造“1+3”供应链服务模型(“1”即“全链路”,“3”即“生产物流、一盘货、送装一体”)。在生产物流端,安得智联将美的数十年来的精益制造业经验沉淀成“灯塔工厂数字化解决方案”,向外界广泛输出,助力更多的制造型企业深化两业融合。基于灯塔工厂的实践,安得智联在生产物流解决方案上持续迭代创新,比如通过集约化物流策略,利用Hub集拼+VMI+循环取货+JIT/JIS多模式组合,减少原材料端发运车次高达50%,极大提升了运输效率。在流通端,安得智联通过建立共享仓实现统仓统配,在保障原有商流不变的情况下,帮助企业直接链接到消费端,为品牌方实现了“少一跳”,替代了原有多层级仓储调拨运输,大幅缩短了原有的履约链路。
    温丽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在传统模式下,某啤酒客户需要通过“工厂—经销商—分销商—门店—消费者”多个环节,历经三至四跳才能完成物流履约。通过实施“一盘货(少一跳)”模式,在保障原有商流不变的情况下,将原有的“长链”变“短链”,直接链接到消费端,做到“两跳即达门店”,仓库总数量减少60%以上,交付时间缩短50%,库存周转率提升50%,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物流中心,则通过物流自动化提升,节约仓库面积,减少人工成本。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智能物流中心物流规划经理陈瑞亭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中国重汽共计开展28个物流自动化项目,其中,莱芜工厂物流园多穿库共32层,AB料盒均衡存储货位5万余个,配备30余台四向穿梭车、料箱提升机、换层提升机,集柔性动态分配与智能拣选于一体。“相较于传统的仓库和人工作业,单次出入库作业用时可缩短至90秒,效率提升80%,现场操作人员减少约8%,节约仓库面积1.5万平方米,平均每年降本约300万元。”
    “下一步,应以智慧物流应用场景的发掘和培育为抓手,深挖数智化转型的市场内生动力,统筹智慧物流的技术、设备、设施、运行等协同发展,构建发展生态。”陆成云表示。
    王微则建议,未来要加快数字技术赋能,推动物流领域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还要通过加快绿色物流技术和装备推广,支持物流枢纽、场站、园区、仓库设施、运输工具等继续绿色化升级改造。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