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12-14
2024-12-14 第04版:资讯 大 | 中 | 小 

平顶山湛河区:“三维提质”强化城市治理效能

作者: 张旭长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926
     湛河区全景刘旭东/摄
    东晶街墙体彩绘李江涛/摄
    居民在小区门口歇息闫哲/摄
    湛河区环卫中心工作人员对和顺路两侧人行步道进行冲洗姜涛/摄
    湛河南路夜景闫哲/摄
    湛河区环卫中心高压冲洗车、深度清洁车在黄河路开展联合清扫作业。姜涛/摄
张旭长

    “我在平顶山生活30多年了,房屋门前的窄胡同、‘垃圾街’如今变成了十几米宽的民生路,城市变化有目共睹,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东晶街中段,72岁的乔传法看着家门口刚完成改造不久的道路,内心充满喜悦。他说,家门口的环境好了,现在终于有底气邀请朋友们开车来家里做客了。
    东晶街过去是一条背街小巷,加上穿街而过的热力管道、分布两侧的彩钢瓦房,过度的挤压,导致道路最窄处不足4米。今年7月起,湛河区强力推进东晶街改造工程,路两侧违建、沿路高压线杆被彻底拆除,“汽改水”管网、雨污管网一次铺设到位,强弱电全部入地,路面整修一新,美化了立面墙体,修建了标准化公厕,增建了街边游园。居民、商户都为这里的变化啧啧称赞。
    近年来,湛河区从完善加大执法力度、便民速度、惠民温度三个维度入手,不断探索突破县区基层治理难题,切实拉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以民生为底色,绘就了一幅城市精管善治的崭新画卷。
    
齐抓共管
纵向提升基层治理力度

    “我在这里工作35年了,门前的区域有时是环卫力量达不到的地方,只有沿街商户参与进来,才会让环境更干净、更整洁、更有序。”湛河区南环路街道建兴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代国莲说,该服务站位于沿街位置,过去由于门前车辆停放混乱、堆满杂物、卫生整治不及时,就连前来就诊的病人都是一脸嫌弃的表情。
    今年9月,湛河区对沿街商户“门前五包”责任制进行再明确、再规范、再布置,要求所有沿街商户尽到属地管理职责,重点负责从商铺立面到沿街绿化带的区域,配合城管、环卫等部门,包卫生、包秩序、包美化、包绿化、包设施,以主人翁态度参与到城市治理当中,推动城市面貌“展新颜、亮形象”。代国莲作为卫生服务站的负责人,自觉参与“门前五包”行动,门前的环境开始不断提升、绽放新颜,环境净起来、美起来、靓起来。
    城市治理,齐抓共管是关键。湛河区坚持管理与宣教“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重拳出击,疏堵结合,全力整治占道经营、无证经营、乱停乱放、乱扔乱倒、私搭乱建等干扰城市秩序的行为及乱象;另一方面,以强化思想观念为重点,从有效落实“门前五包”抓起,加大城市文明建设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居民及沿街商户树立“文明城市人人有责”的大局观,同沿街商户签订责任书,并由湛河区城管局负责,以常态化检查为广大商户立规矩,养成自觉落实“门前五包”的生活习惯。
    以严抓沿街商户“门前五包”为重点,由县级领导牵头,湛河区城管局、住建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卫健委、环卫服务中心、各(乡)街道等单位具体负责,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将城市治理工作纵向延伸至各企事业单位、各物业公司、各志愿者组织、各民间团体、各小区居民,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大格局,保证城市治理工作不打折扣、不走过场,扎实安排、有效完成。
    去冬今春,平顶山市两次普降大雪,湛河区积极响应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号召,由区委、区政府及时部署,区环卫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动员各乡(街道)、各区直单位党员干部及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昼夜轮班作战,齐心扫雪除冰,以雪停路净见证城市治理力度,赢得了社会普遍好评。
   
随叫随到
横向强化城市治理速度

    高育丽是湛河区九里山街道光明社区工作人员,同时也是光明社区倾城小区的一位网格员,到责任网格倾城小区第2、4、5、7号单元楼定点巡查是她每天的必修课。她通过上门探望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与单元楼长和住户沟通交流,了解居民需求,掌握社情动态。
    “我的电话就贴在居民楼的楼梯口,群众有需要可以随时向我反映问题。”高育丽说,半夜接到电话是常有的事,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期间,一天最多接到86个电话,不管再忙,自己只有一个态度,即“民忧所需,我有所应”。一个人解决不了的事情,就上报社区、办事处,由上级部门联系责任单位、增派人力、协同作战,直到居民反映的问题得到满意解决为止。
    湛河区由区委政法委统筹协调,各街道具体管理,各责任局、委共同参与,各社区直接负责,畅通渠道,横向落实“接诉即办”,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便民速度,实现“网格吹哨、部门报到”。以“网格化”破题,用“数字化”答卷,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合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大格局,真正做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矛盾不上交”。
    “我们才是网格化管理的直接受益者。”湛河区马庄街道站东社区居民王桂红说。现年64岁的王桂红家住5楼,由于没有电梯,步行上下楼梯让她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湛河区加装电梯活动为她带来了福音。然而,一个单元14户居民意见不一,导致工作搁浅。网格员通过敲门入户、召开联谊会等形式,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最终让大家达成共识,加装电梯工作顺利完成,家属院里再度充满欢声笑语。
    “每个网格员的手机就是一部热线,必须公开到网格的最显眼位置,让网格居民随时记住,随时反映诉求,网格员必须在半个小时内对居民反映的问题作出回应,并协助居民解决问题,直到满意为止。”湛河区综治信息服务中心主任李宗佩说,该区目前共设置322个网格,做到了社区管理全覆盖。
    
问需于民
深向提升城市治理温度

    从一条路看一座城。今年以来,由湛河区住建局、城管局等责任部门牵头,各乡(街道)协助推进,湛河区先后完成了6条城市道路的整改提质工作。昔日的空中飞线、路中线杆、路边杂乱的停车、路旁违建、断头路等现象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路面、通畅的道路、施划合理的停车位和家门口的游园。
    湛河区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抓起,聚焦群众所需所盼所愿,深向提升城市治理温度,书写城市提质的民生答卷。轻工路街道组宣统委员王银花说,轻工路街道管辖范围3.5平方千米,老旧小区密度特别高,有很多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楼。轻工路街道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针对辖区内的老旧小区进行系统改造。
    11月26日,刚刚完成改造的仁祥社区崭新靓丽,居民张红艳正协助小区工作人员修剪绿化带。“小区改造好了,心情好,干着也有劲儿。”张红艳说。改造之前,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专门到社区走访排查、征集民意,按照居民的意向需求制订改造方案,配备安装了健身器材,铺设了供暖管道,整修了楼顶,修建了小花园,还彻底解决了下水道积水等问题。施工过程中,还选派居民全程参与监督,为老旧小区改造提意见,真正做到了改造为民、改造便民。
    基层工作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据湛河区住建局局长刘玉茜介绍,近年来,湛河区以民生需求为导向,聚焦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进环境秩序综合整治,提升物业服务管理质量,全区160个老旧小区得到有效整改提升,新建停车场30余个,新增停车位8000余个,从源头解决了城市停车难问题;建成20个300平方米以上小微绿地、12个街边游园、27个口袋公园,让“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市民的生活标配,以实实在在的作为回应群众关切,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感到温度。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