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1-18 第04版:新闻纵深
|
大 | |
中 | |
小 |
|
关注过去一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形成良好的产业链生态,推动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 |
2025年京津冀将纵深推动协同发展 |
|
|
作者:
白雪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547 |
|  | | 永清联络压气站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和陕京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的枢纽站,担负着为京津冀地区供应天然气的重要任务。图为永清联络压气站的工作人员在厂区内巡检。新华社 |
|
|
|
本报记者 | 白雪
2025年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对于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无疑是工作的“重头戏”。本报记者在梳理三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时发现,过去一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显著,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紧密互动,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链生态,推动了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2025年,三地更是明确目标,特别是在产业协作、创新协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链优化升级等领域实现协同发展。 展望2025年,加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联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 北京提出,将推进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等重点园区建设,积极搭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 天津提出,主动融入首都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体系,完善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着力统筹调动天津市高校、科技、企业、港口等各类资源,在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产业配套、供需服务等领域,与首都资源深度市场化合作。注重联合京冀两地共同引聚域外配套产业和龙头企业,提升域内产业链配套能力,建设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武清园,推动天河、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算力资源拓展应用,推进“六链五群”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供需配套。 河北提出,发挥环京津地缘优势,打造联通京津、辐射全省的经济廊道。加强产业协作。提升曹妃甸区、渤海新区、廊坊临空经济区等重点承接平台能级,联合京津推进“六链五群”建设,优化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实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做大做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进一步引进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项战略举措,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 2025年,围绕这一核心布局,北京明确推动“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深入开展基础教育提升、医疗卫生发展、职业培训创新三项工程,开工建设协和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雄安院区。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继续保持千亿级投资强度,基本建成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加快第二批市属国企搬迁。 河北则提出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牢牢把握“并重”“并举”重要要求,打造新时代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落实承接疏解任务。细化完善疏解激励政策,推动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建成投用,加快首批疏解高校、医院高质量建设,做好第二批疏解项目承接落地服务保障。培育高端高新产业。依托疏解央企打造创新链产业链,培育壮大空天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新材料产业链,抓好昝岗高端高新产业集聚区、互联网产业园等建设。常态化开展雄安行等系列活动,办好第二届未来之城场景汇,拓展更多“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雄安场景。塑造现代化城市形象。攻坚启动区建设主战场,推进国贸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雄商、雄忻高铁和石雄铁路建设,力促京雄高速二期主体建成。深化白洋淀及上下游协同保护和生态整体修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治理新模式。 深化三地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推动优质资源均衡分布,一直以来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工作。展望2025年,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同关注点。 北京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实现20项以上互认资质资格统一规范办理,发布第二批京津冀社保服务同事同标事项。天津健全公共服务协同机制,健全公共服务协同机制,拓展社保卡“一卡通”应用范围,推出更多资质资格互认事项和场景,加强政务服务、生态环保、教育医疗等领域协同联动。河北推动省属骨干大学与京津高校深度对接,加快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力促一批京津养老项目布局河北,推进廊坊北三县与通州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深化张家口首都“两区”建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