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1-18
2025-01-18 第04版:新闻纵深 大 | 中 | 小 

中国城市的超市越来越“小”

作者: 崔立勇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876
本报记者 | 崔立勇

    尼尔森IQ(NIQ)日前发布的《2025中国零售渠道演变趋势》显示,随着人口结构变迁、消费需求变化及技术升级,我国线下零售渠道正加速向“小型化、生鲜化、折扣化”演进。从全国范围看,2024年社区店(社区小超、便利店等)在现代渠道中的数量占比已达52%。
    报告显示,2024年约8%的大卖场面积大幅变小至标超,12%的大卖场不再卖成衣和大家电,14个商超连锁企业接受了胖东来“调改”。
    尼尔森IQ的数据显示,全国大卖场门店数在2016年首次出现下跌后,线下零售门店开始逐步向小型化发展,贴近消费者的社区店更是成为现代渠道的主流业态。
    2024年,我国线下城市区域店铺数增长回暖,虽然城市大卖场门店持续收缩,但在小型超市、便利店的强劲增长拉动下,全国现代渠道门店总数增长,城市区域涨幅达8.7%。
    尼尔森IQ中国零售行业分析与洞察副总监李群彩分析,门店小型化是中国人口变迁与经济发展下的自然选择。生活节奏变快、家庭人口减少、购物篮缩小等因素都促使中国零售渠道走向社区化。目前74%的社区便利店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52%的社区小超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
    李群彩表示,企业布局社区小店需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市场的人口结构、经济水平及小业态现存发展水平,动态调整区域发展策略。能否识别市场的关键增长区域、寻找最高效的拓店切入点则是抢滩蓝海的关键。以增速最为迅猛的便利店为例,吉林、辽宁等地区因产业升级带动人口回流,省会便利店发展向好,中西部地区因收入水平提升夯实了便利店的发展基础,广东等沿海省份则需深挖成熟便利店市场的下沉增量机会。
    该报告认为,大型业态流量被小型社区店拦截。面对社区店冲击,商超等大业态亟需拥抱变化、积极转型,向下降本增效或向上重构价值,比如缩减无效面积、优化商品结构、重构卖场环境、通过选品等创造差异化价值。
    尼尔森IQ中国零售事业部总经理伍懿华表示,当前线上与线下零售占比约为37,作为零售业的基本大盘,抓住线下渠道的机遇对企业增长至关重要。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