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2-18
2025-02-18 第04版:民营经济 大 | 中 | 小 

科技赋能 政策助力

中国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双重引擎

作者: 张兆龙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976
张兆龙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我国农业发展,每年通过出台各类法律法规和助农兴农政策,多种渠道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肉案子”的安全稳定,增数量、提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在广大农村生产者与市场消费者之间,离不开的是我国深耕农业的企业家们。他们通过物流运输、科技研究、育种制造等不同领域,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核心助推力。
低空经济  赛道创新
    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随着一架无人机飞跃而过,包括作物健康状况、土壤湿度和病虫害情况等大量信息以可视化形式在农民的手机屏幕上清晰显示。在低空经济发展的浪潮下,政产学研深度结合的背景下,无人机技术呈现外溢效应,农业得到了巨大加持。
    农业生产事关“粮食安全”,也最易受到恶劣天气、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每年,广大农民为了确保收成不受影响,需要一次次在农田中巡检,无形中增加了巨大的劳动成本,这也是中华大地数千年来辛苦耕耘的文化传承。如今,在低空经济的智慧加持下,二维农业彻底提升至了三维世界。农民经过培训后,只需设置好程序,一杯咖啡的时间即可完成以前数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劳动作业。
    河北锦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天夫介绍:“扣除起飞和返航时间,无人机一次可不间断工作30分钟,覆盖约2000亩高标准农田。若配备智能蜂巢,则可长期续航,无死角、不停顿地进行低空巡检。无人机全自动按预设航线进行巡检作业,也可悬停、指点飞行,满足全天候、多类型场景需求。”河北省农田广布,农业发达,农用无人机业务量增长稳定。白天夫表示,创业之初,公司一直聚焦低空经济,随着业务逐渐开展,他发现无人机可以广泛应用于矿山、古建、农田等特定地域的巡逻检查,于是逐步扩大业务范围,企业规模也不断壮大。
科技兴农  降本增效
    作为河北省供销社下属企业,社源贸易有限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深度布局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一方面,依托智能农业平台,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优化种植、养殖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降低了农民所需的人力投入,扩大了生产效能,从而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收入。另一方面,公司负责人孙之赫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带领团队深入河北省的广袤农村,为农民搭建起农产品销售的广阔平台。通过整合农村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组织线上线下展销活动,提供市场信息咨询和价格分析服务,河北省社源贸易有限公司成功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让农民们再也不愁产品销售,收入显著增加,生活更加富足。与此同时,周边地区的居民也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福利。
    河北省社源贸易有限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减少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让居民能够以更优质的价格购买到新鲜、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这种直供模式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进一步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拓宽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区域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农村经济更加繁荣,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教育兴农  富民强乡
    新年伊始,在福建平潭宏盈研学基地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课正在进行。来自周边乡镇的数十名农民学员正聚精会神地聆听专家讲解,他们时而低头认真记录,时而举手踊跃提问。除农业种植、土壤改良等基础农业知识外,培训内容还包括“红火蚁”防治、绿色食品申报、农业品牌创建等领域,现场气氛热烈。
    这是福州宏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教育学院“科技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系列培训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学院致力于提升农民技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动实践。
    该学院负责人陈小菊表示:“平潭地处海岛,耕地面积有限,只有通过科技手段发展,特色农业才能实现长效发展,这也是我选择农业教育作为产业赛道的核心原因。我们通过联合国内知名农业院校,周期性对平潭地区农民、农企进行培训教育,既获得了实际的经济收入,也从本质上提升了平潭地区农业发展水平。”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如今的平潭早已今非昔比。202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82亿元,较10年前增长150%。昔日荒滩盐碱地,今朝沃野米粮仓。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农渔产业园达2万亩,其中坛紫菜产量占全国60%,鲍鱼养殖规模更是位居全国前列,总产量为44081吨,年产值超过20亿元。
    通过科技赋能、教育兴农、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努力,我国农业正朝着现代化、智能化、可持续化的方向稳步前进。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在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创新、勇于实践,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优化,我国农业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