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2-22
2025-02-22 第03版:新闻纵深 大 | 中 | 小 
政府与市场双向发力,本地与外地开放协作

天津让“沉睡资产”焕发新生

作者: 李揽月 朱波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453
李揽月  本报记者 | 朱波
    如何让“沉睡资产”焕发新生?天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建江在近日以“产业导向的存量资产盘活”为主题的天津市盘活存量资产研讨会——民营企业专场活动上表示:“答案就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创新驱动。这条路径需要政府与市场双向发力,需要本地与外地开放协作,需要思路与行动紧密契合。”
    陈建江介绍:“2024年以来,天津市深入实施盘活存量资产行动,通过专班统筹、政策供给、典型引领、市场运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2025年,将进一步全面拓展升级。”
    盘什么?怎么盘?钱从哪来?路往哪走?一个个针对性强的建议,直指盘活存量资产的“关键”。
    “对于企业而言,可持续运营的关键在于‘有所为与有所不为’,要专注自身专业领域,做好精细化运营。”创邑集团副总经理赵光宇认为,存量资产盘活前期必须对项目进行专业技术判断和筛查,选择优质物业开展更新盘活,切忌资本盲目投入。他建议,政府建立城市更新数据库,运用科技手段收集和分析资产数据,提高资产盘活效率。
    谈到天津存量资产盘活与可持续经营的路径,大有振兴(北京)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宰云飞给出三大策略性建议:“首先,建立资产画像数据库,实时监测资产状态,制定差异化操作方案,如引入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等新业态。其次,构建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体系,打造规划、改造、招商、金融、运维一体化的生态体系。此外,积极解决绿色金融的工具难题,试点碳资产质押融资。”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大环境背景,华顿经济研究院院长沈晗耀认为:“天津应统一搭建综合性资产管理平台,组建规模达几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的基金,吸引中央企业、中央金融机构以及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参与更新盘活工作。在改造实施层面,多数土地持有者缺乏运营能力,建议由国有企业、中央企业提供资金投入重资产项目,民营企业则重点负责具体运营,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活力。在产业导入方面,建议积极植入科技创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激发存量地区新的内生动力。”
    下好做“优”与盘“活”这盘大棋,需要让市场更有效、让政府更有为。
    据了解,面向各地优秀企业,天津市划出三个重点合作领域,让企业家“敢投、愿投、有项目投”,在互利共赢中“大有所为”。一是聚焦城市更新与产业焕新。积极参与老旧厂房改造,打造智能制造园区、科创空间、文创孵化基地等新载体;推进低效楼宇改造升级,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现代服务业综合体。二是聚焦基础设施与历史资源。积极参与轨道交通TOD开发、智慧停车场运营、冷链物流枢纽建设;活化用好独有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风貌资源,保护开发历史街区,打造文旅休闲项目。三是聚焦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打造智慧园区、智慧楼宇;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
    天津市和平区聚焦“三新”“三量”,以“空间重塑+产业焕新”的双重变革,让中心城区与新质生产力深度交融。和平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卢盈表示:“今年将加快‘金创区’高水平建设,让解放北路的百年石柱映照出新时代产业之光;推动李吉甫旧居、纳森旧居等历史风貌建筑活化利用,让小洋楼成为城市文化精致名片;促进模创社区垂直聚链,多点发力引聚新质生产力,让传统楼宇生长出人工智能的‘创新苗圃’。”
    陈建江介绍:“下一步,天津将设立企业家服务直通车,高效组织各区、各部门服务企业,对谋划项目、重点项目、签约项目全程‘保姆式’服务推动。”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