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3-01
2025-03-01 第04版:发改新闻 大 | 中 | 小 

济南:把发展改革工作融入“强省会”建设

作者: 尹明波 高 杨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902
     轨道交通9号线项目现场。济南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现场。济南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本报记者 | 尹明波  高  杨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发展改革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省、对济南市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以“项目深化年”为总牵引,履职尽责谋发展,勇于担当促改革,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贡献了发改力量。
坚持高水平谋划
推动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坚持党建引领,高水平谋划,主动融入服务国家黄河大战略和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全力以赴稳增长、提质效、强产业、防风险、惠民生,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取得良好成效。
    深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印发实施《济南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4年工作要点》《济南市贯彻落实〈山东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2023—2030年)〉实施方案》,成功承办山东省沿黄一体化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
    高水平推进济南都市圈建设。编制《济南都市圈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5年)》,发布6市40项重大事项及135个交通、能源领域重点项目。编制《高质量推进济南都市圈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5年)》,明确117项重点任务和152个重点建设项目。济滨高铁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文旅、物流、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协作全面深化。
    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印发《济南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推动历下区等5个综合性试点、济南高新区等8个产业园区试点、华熙生物等18个企业试点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名单,保障49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项目数量及资金支持额度均居全省前列。
    加快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印发实施《济南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推动2个项目入选国家区域开放境外重点项目库及地方更好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工作清单,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全市“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和“十五五”规划重大事项研究,做好全市“十五五”专项规划及有关空间类规划的工作统筹,梳理“支持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创建国家医疗健康产业综合试验区”等23项重大事项拟纳入国家清单,提出重大工程项目100个、总投资8288.9亿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扎实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2024年,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围绕职能定位,研究推进80项重点改革任务,聚焦全年18项经济体制领域改革事项和3项自主改革任务,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
    深化研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招商引资新政策。会同济南市委金融办等部门构建基金招商工作体系,启动新一轮供水、供汽、供热(工业蒸汽)成本监审工作,研究起草“四港三区”联席会议制度和推进方案。
    建立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工作推进体系。起草《关于建立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工作推进体系的实施方案》,指导建立在建、在谈、已签约项目三张清单,启动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工作,指导谋划整合优化方案。
    深入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创新实行“分散评标”“评定分离”等举措,投标保函费率降至全省最低。深入推进“信用济南”建设,城市信用监测在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稳居前十位,4个场景入选山东省信用应用场景创新“揭榜挂帅”重点突破和创新示范项目。
坚持扩大有效投资
高质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按照济南市委“项目深化年”的工作部署,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坚持“项目为王”,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服务,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工作。
    创新经济工作体系。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牵头建立市级抓总、属地主建、行业主战的网格工作推进体系,统筹全市指标调度、问题办理等工作任务。起草印发《济南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任务清单台账,抓细抓实各项工作落实。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组建济南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强化一线服务项目建设工作力量。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推进服务体系,建立实施“四库联通”“问题分级办理”“红黄灯”等工作机制。全市131个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76.08亿元,投资完成率131.5%;43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预计完成投资2700亿元,投资完成率达到120%。
    加强金融政策争取。济南市2家企业获批省转型金融试点企业,350个项目纳入国家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库,51个项目纳入国家科技型企业和项目库,8个项目获得国家碳减排工具支持,142个项目获得省碳减排政策工具支持。
    在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方面,济南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全市政策性资金争取工作推进体系,全市55个项目获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325个项目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国家审核,41个项目获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成绩突出。
坚持产业转型突破
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济南市2000个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发展势能形成新优势。”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朱圣焱介绍说,重点培育的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支柱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10个标志性产业链群,均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加快重点产业布局。编制完成《济南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明确未来产业先导区发展重点及产业布局。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项目获批建设并纳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空天信息大学(筹)校区改造等工作稳步推进,成功发射“凌云星座”2颗卫星,5只空天产业基金总规模达到22.45亿元。
    大力发展产业集群。3个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支柱型雁阵集群,6家企业入选“头雁”企业,均居全省前列。济南高新区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入选省第三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4个数字产业项目纳入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42家单位成功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4家单位成功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印发实施《济南市服务业工作体系》,新认定市级总部企业15家、总数达158家,新获批省级总部企业(机构)25家、占全省44%;4家企业获批2024年度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总数达9家、居全省首位。推进服务业融合发展,省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总数达9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数达9个,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总数达33个、居全省首位。
    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全面优化重要能源基础设施布局,深入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积极促进能源服务普惠发展,同时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全面做好电力行业安全监管和油气管道保护工作。济南市还创新开展综合智慧能源试点,相关试点方案获省能源局批复。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社会民生事业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牢改革意识,打破思维定式,更新思想观念,高水平促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高效率落实、改善社会民生,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2024年,济南市财政民生支出1122.2亿元、占比80.3%,新增城镇就业21.59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与郑州市签订《全面深化合作备忘录》,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13个方面深化合作。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先进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获评数量居全省前列。“济南-临沂”对口合作工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期评估中获“优秀”等级,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多个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获评全国消费帮扶十大重点城市。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开通优化调整公交线路40条”等20件2024年市政府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做好2025年民生实事群众意见建议征集工作。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77个项目通过省发展改革委入库审核,总投资501亿元,项目数量居全省前列。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济南市中心医院(东院区)两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累计获中央预算内投资7.8亿元。
    持续做好保供稳价。全面保障粮食安全,落实粮食储备规模,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开展元旦、春节期间储备菜投放,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处于平稳运行状态。在全省创新试点生猪目标价格保险,工作经验获国家和山东省肯定。
    “济南市正处于战略机遇叠加期、动能转换加速期、功能位势跃升期,经过‘项目突破年’‘项目深化年’持续推进,全市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形’与‘势’加速形成。”朱圣焱表示,2024年底召开的济南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将2025年确定为“项目提升年”,提出“四抓四提升”要求即抓谋划储备、提升项目质量;抓过程管理、提升推进效率;抓要素供给、提升保障水平;抓力量整合、提升服务能力,为2025年经济工作指明方向,更是全市发展改革工作重中之重。“我们责无旁贷。济南市发展改革系统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全力推动项目建设,狠抓要素保障,统筹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为强省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