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3-08 第02版:收官之年
|
大 | |
中 | |
小 |
|
|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
|
|
作者:
张洽棠 陈鹰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281 |
|
|
|
本报记者 | 张洽棠 见习记者 | 陈鹰 3月5日,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任务。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2025年全国两会展现中国信心,昭示光明前景。 坚定信心向“十五五”进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自己进一步增强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作为浙江的制造企业,近年来,天能控股通过智能制造、数字营销、数字研发等数字化关键举措,全力构建智慧企业,应用“5G+AI”技术实现柔性制造和供应链协同,人均效率提高了80%,单位能耗降低了23%。这种“技术迭代+场景落地”的双向突破,将推动新能源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跃迁。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表示,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今年,经济增长将继续以5%左右作为目标。“作为来自企业界的委员,我们深知去年的成绩取得非常不易。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符合中国的发展实践,具有前瞻性。”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聚焦高质量发展,从十个方面部署未来工作,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放在突出位置,为打破发展瓶颈、提升竞争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国政协委员、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作为来自科技企业的委员,我要立足本职工作履职尽责,持续研发算力更强、适用性更广的国产通算芯片和智算芯片,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认为,回顾过往实践,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利刃、产业升级为路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活力。“目前,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兴起,加快发展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必将在整个社会掀起更深刻的变革。” “以民为本”勾勒民生新图景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直面民意关切,回应民生诉求。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甘华田认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能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让百姓健康福祉更有“医”靠。支持创新药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加速向价值链高端转型,让战胜疾病的工具箱越来越丰富。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姚劲波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惠民生领域的分量更重、举措更实,在促就业、提消费、强服务领域提出了很多接地气也很有“烟火气”的政策措施,反映了民生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发展的思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