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06 第02版:发改新闻
|
大 | |
中 | |
小 |
|
|
压力难改向好大势 中国经济韧性尽显 |
|
|
作者:
杨 虹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928 |
|
|
|
本报记者 | 杨 虹 “一季度,我国外贸克服外部压力呈现较强韧性,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2063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外资配置人民币债券增多,2~3月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269亿美元,同比增长84%。服务贸易、外资企业利润汇出总体平稳。”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总结今年一季度外汇收支形势时表示。 4月以来,美国政府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贸易伙伴滥施关税,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将如何影响二季度乃至全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认为,从短期来看,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会对我国经济和外贸带来一定压力,但是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 外资持续“加码”投资中国 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小鹏汽车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建中国最大的超快充电网络;法国赛诺菲宣布在北京建设全新生物药生产基地,创下其在华投资规模纪录;日本松下集团投资1.2亿元扩建上海奉贤区电子材料工厂,重点生产车规级芯片封装材料……在全球跨国投资趋缓的背景下,外资依旧持续“加码”投资中国。 外企缘何青睐投资中国?中国事业舞台大,市场前景广,政策预期稳,安全形势好,无疑是有利于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 商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2603家,同比增长4.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692.3亿元,同比下降10.8%。3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2%。 如何看待当前吸引和利用外资的“一升一降”?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从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当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仍然比较低迷;二是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对我国吸引外资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三是受到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一部分跨国公司主动调整投资布局。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数字经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向本报记者表示,外资在华投资策略的变化背后反映的是全球资本布局的调整,“外资过去集中于制造业、日用品等传统产业领域,随着传统动能减弱,投资的吸引力肯定下降。因此,要促进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渐进调整释放潜力,通过结构调整和城乡融合空间发展创造新机遇,为内外资提供新的投资空间”。 外贸多元化市场新格局正在形成 4月15日,第137届广交会开幕。本届广交会新兴市场采购商数量增加,尤其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到会人数明显增长。 对于美国发动关税战的影响,参加广交会的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影响肯定是有的,以前对美出口额约占公司销售总额的25%,现在公司已经加大对欧洲市场的拓展。 像这样的中国外贸企业还有很多,面对“对等关税”的冲击,他们并未退缩,而是携新技术、新产品迎难而上,通过多元化布局突破市场壁垒,以新质生产力锻造竞争新优势。 近几年,我国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构建贸易多元化格局,对单一出口市场的依存度正在下降。“依托于产业配套体系,我国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上口碑也非常好。”盛来运表示,目前,我国已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贸易伙伴。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等一系列举措,为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将稳步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持续举办“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促进内外贸渠道对接、品牌对接、产销对接、标准对接。 近期,多家电商平台相继表示,将借助电子商务直联供需的优势,让优质外贸产品快速走进千家万户。 在经贸领域,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就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进行谈判;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已实质性结束,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双重推动下,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成果丰硕,形成深度协同发展格局。 今年一季度,银行代客涉外收入共计18871亿美元,支出18354亿美元,顺差517亿美元,跨境资金持续保持净流入。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2022亿美元,顺差规模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118亿美元。远东资信首席宏观研究员张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说明我国出口增长依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也说明一季度存在一定的‘抢出口’现象。” 张林分析,后续来看,美国挑起的所谓“对等关税”冲突对于美债和美元形成较大压力,特别是近期美元指数显著走跌,相对美元资产人民币资产将更有吸引力,我国跨境资金延续净流入态势仍有支撑。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