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08
2025-05-08 第01版:头版 大 | 中 | 小 

先行先试 多地探索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

作者: 田新元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4011
     全球首个"四证合一"的低空载人飞行器在合肥骆岗公园试飞。本报记者田新元/摄
本报记者 | 田新元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以下简称《清单(2025年版)》),修订坚持“该减的坚决减,该增的合理增”,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同时,依法规范重点领域准入,兜牢安全底线。依据《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管理条例》,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纳入清单。
    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提出,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用好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和各类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平台,率先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记者日前在安徽合肥,广东广州、珠海等地调研时发现,多地在试点开展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以标准、场景为牵引,进一步优化准入管理机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合肥:全球首架“四证合一”载人飞行器起飞
    在合肥的骆岗公园,一条宽阔的飞机跑道和旁边仍然保留的航站楼提示各位游客,这里曾经是一座大型国际机场——合肥骆岗国际机场。曾经起降民航客机的旧机场摇身一变,成为无人驾驶载人飞机的新领地。近日,记者有幸目睹一架无人驾驶载人垂直起降飞行器腾空而起,在骆岗公园飞行一圈后稳稳落地的全过程。
    刚刚模拟完成载人空中观光骆岗公园的这架无人驾驶飞机大有来头。这是中国唯一也是全球首个“四证齐全”的载人级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这架由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亿航EH216-S此前已斩获型号合格证(TC)、标准适航证(AC)、生产许可证(PC)。
    3月28日,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同时收到了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亿航EH216-S成为全球首个“四证合一”的低空载人飞行器。
    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颁发,意味着低空载人飞行规模化商业应用正式落地。
2022年11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合肥市政府牵头设立的重大创新平台——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成立运行,成为全国第一个挂牌成立的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该中心致力于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牵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先进技术应用推进平台。中心自成立以来,在运行机制、产业培育、央地合作上取得新突破,首次实现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中央企业、民营企业等多主体协同参与。
    2023年9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航空工业集团指导下,合肥市依托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打造的国内首个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示范项目——合肥骆岗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应用示范项目投入运行。
    所谓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是指利用无人机、无人车、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海陆空多种无人智能装备及其配套基础设施一体服务运行和监管的新型产业体系。
    目前,合肥市已建成了30多个分级分类的飞行器、无人机临时起降点,全球首个无人艇超级工厂也已落户合肥。随着市场准入环境持续优化,合肥市已集聚产业链上下游200余家重点企业,累计开通200多条航线,初步构建了整机研发制造、航空部件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体系。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执行主任程羽表示,协助国家相关部委制定全国性的标准规范,让更多的主体能参与到更广大的市场里。对于制度规章不清晰之处,现在是垂管单位、地方政府和企业一起去探索,在企业不愿意投不敢投的地方,国先中心可以率先投入。
    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探索,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合肥市整合发改、交通、公安、工信、规划等10余家单位力量,系统化谋划城市级空域划设和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数字底座、低空智联网、飞控平台研发、低空安全防控工作。合肥还成立了全国首个城市级低空飞行联合服务中心,开展空域申请、航路航线、飞行计划等“一窗服务”,将飞行报审时间大幅缩短,可实现即报即飞。
珠海:建设兼具琴澳特色的城市级示范
    在珠海横琴,记者体验无人驾驶公交车,车辆行驶非常平稳。途中可以看到,无人驾驶的清扫车在清扫路面。在路边的天沐河上,无人巡航保洁船在水上循环作业。如果有机会,还会看到运载海鲜的无人机悄悄飞过……
    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印发《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合作区全域建设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着力加快横琴无人系统及产业发展。
    根据建设规划,横琴全空间无人体系将围绕"1+1+7+8"目标任务,即1个体系、1个无人系统国际标准化组织、7个新型基础设施、8大应用场景,推动建设兼具琴澳特色的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城市级示范。
    "横琴拥山抱海,与澳门紧密相连,在城市化运营过程中,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复杂。"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空间无人体系在每个城市的落地试点,与城市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场景息息相关。
    横琴将前期启动全域智能无人配送体系、科技文旅无人智能体系、城市治理及环境监测无人系统综合应用、边境管控及无人系统防控体系应用场景,并逐步推动跨域跨境无人物流体系、海上无人系统综合应用示范、全域城市无人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地下管廊无人系统智慧巡检等应用场景示范。
    "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涉及的专业门类繁多,产业链非常庞大。"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工程总体部总工程师舒振杰介绍,从无人装备的设计研发、无人产品的制造生产,到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后续的运营,都是无人体系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舒振杰坦言,我国在低空装备方面有明显优势,但是低空经济的标准、规则仍然是缺失的,低空空域管理也存在诸多堵点。开展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就是让部分地方探索无人机如何在低空航行、无人车怎么上路、无人船怎么在航道上航行,通过先行先试来破除运营体制、空域规划、数据安全、场景开放等市场准入障碍,为全空间无人体系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广州:不断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在广州南沙,记者体验了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记者发现,当时外面正在下雨,但是无人驾驶的出租车不怎么用雨刮器。小马智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无人驾驶的汽车用不用雨刮器,取决于传感器在车上的位置。如果传感器在车玻璃里面,就需要雨刮器帮助它来看清视线。如果传感器在车玻璃外面,它不需要雨刮器。雨刮器主要是帮助车内的乘客看清楚外面的状况,减轻用户的心理恐惧。
    小马智行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广州南沙。2018年12月,小马智行推出中国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成为中国首个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均取得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许可的自动驾驶公司。广州是国内第一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第一个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开展道路测试、第一个向自动驾驶研发企业发放道路运输经营牌照、第一个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营的城市。
    近日,小马智行全球首发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据悉,小马智行已经用这代系统孵化了三台Robotaxi,在集体发布的同时,它们已经在各地开始路测,是真正的"发布即落地"。
    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方案,也是全球首个基于车规级芯片实现L4级全场景无人驾驶能力的系统方案。小马智行介绍,L4级Robotaxi车队已经实现50万小时全场景、全天候、全无人运营,其安全性比人类驾驶高出10倍。截至2024年底,小马智行Robotruck自动驾驶路测里程约537万公里,小马智行货物运输量超8.63亿吨公里。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的《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准入标准实施和应用,实现无人体系产业协同发展和技术跨界融合。
    去年底成立的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场景创新中心重点围绕深海资源商业化开发体系、现代种业创新体系、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3大先导体系,不断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边界拓展。
    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亚洲最大履带式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金牛座"去年完成了3个海底电缆铺设和维修项目。公司负责人介绍,相比传统的拖曳式管缆埋设机器人,"金牛座"的作业效率至少提升了两倍,让我国海底管缆埋设技术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2024年,广州市发布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20条措施,发布12个低空经济及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场景,并明确到2027年在全市布局100个常态化起降点。
    全空间无人体系涵盖交通出行、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等应用场景,需要智能无人系统等未来产业进行支撑,这背后蕴含着的将是万亿级的市场"蓝海"。
    累计4万多次安全飞行架次的试飞之后,亿航智能在去年交付216架eVTOL,让公司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盈利的eVTOL企业。亿航智能表示,今后亿航智能将携手更多合作伙伴,逐步扩大和增加商业运营点,在广州、合肥及全国各区域布局更多低空交通运营中心,助力各地方运营主体申请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推动更多城市开启为市民和消费者提供常态化的低空游览、城市观光及丰富多彩的商业载人服务。
    无人体系,前途无量。有研究机构预测,仅城市空中交通一项,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超30%。《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也预计,到2030年,我国无人机产业将率先实现万亿元规模。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