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08 第02版:新闻纵深
|
大 | |
中 | |
小 |
|
|
先行先试 多地探索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 |
|
|
作者:
田新元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188 |
|
|
|
(上接1版) 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印发《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合作区全域建设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着力加快横琴无人系统及产业发展。 根据建设规划,横琴全空间无人体系将围绕“1+1+7+8”目标任务,即1个体系、1个无人系统国际标准化组织、7个新型基础设施、8大应用场景,推动建设兼具琴澳特色的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城市级示范。 “横琴拥山抱海,与澳门紧密相连,在城市化运营过程中,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复杂。”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空间无人体系在每个城市的落地试点,与城市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场景息息相关。 横琴将前期启动全域智能无人配送体系、科技文旅无人智能体系、城市治理及环境监测无人系统综合应用、边境管控及无人系统防控体系应用场景,并逐步推动跨域跨境无人物流体系、海上无人系统综合应用示范、全域城市无人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地下管廊无人系统智慧巡检等应用场景示范。 “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涉及的专业门类繁多,产业链非常庞大。”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工程总体部总工程师舒振杰介绍,从无人装备的设计研发、无人产品的制造生产,到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以及后续的运营,都是无人体系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舒振杰坦言,我国在低空装备方面有明显优势,但是低空经济的标准、规则仍然是缺失的,低空空域管理也存在诸多堵点。开展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就是让部分地方探索无人机如何在低空航行、无人车怎么上路、无人船怎么在航道上航行,通过先行先试来破除运营体制、空域规划、数据安全、场景开放等市场准入障碍,为全空间无人体系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广州:不断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在广州南沙,记者体验了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记者发现,当时外面正在下雨,但是无人驾驶的出租车不怎么用雨刮器。小马智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无人驾驶的汽车用不用雨刮器,取决于传感器在车上的位置。如果传感器在车玻璃里面,就需要雨刮器帮助它来看清视线。如果传感器在车玻璃外面,它不需要雨刮器。雨刮器主要是帮助车内的乘客看清楚外面的状况,减轻用户的心理恐惧。 小马智行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广州南沙。2018年12月,小马智行推出中国首个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成为中国首个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均取得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许可的自动驾驶公司。广州是国内第一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第一个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开展道路测试、第一个向自动驾驶研发企业发放道路运输经营牌照、第一个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营的城市。 近日,小马智行全球首发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据悉,小马智行已经用这代系统孵化了三台Robotaxi,在集体发布的同时,它们已经在各地开始路测,是真正的“发布即落地”。 第七代自动驾驶系统方案,也是全球首个基于车规级芯片实现L4级全场景无人驾驶能力的系统方案。小马智行介绍,L4级Robotaxi车队已经实现50万小时全场景、全天候、全无人运营,其安全性比人类驾驶高出10倍。截至2024年底,小马智行Robotruck自动驾驶路测里程约537万公里,小马智行货物运输量超8.63亿吨公里。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的《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准入标准实施和应用,实现无人体系产业协同发展和技术跨界融合。 去年底成立的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场景创新中心重点围绕深海资源商业化开发体系、现代种业创新体系、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3大先导体系,不断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边界拓展。 深海智人(广州)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亚洲最大履带式海底管缆埋设机器人“金牛座”去年完成了3个海底电缆铺设和维修项目。公司负责人介绍,相比传统的拖曳式管缆埋设机器人,“金牛座”的作业效率至少提升了两倍,让我国海底管缆埋设技术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2024年,广州市发布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20条措施,发布12个低空经济及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场景,并明确到2027年在全市布局100个常态化起降点。 全空间无人体系涵盖交通出行、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等应用场景,需要智能无人系统等未来产业进行支撑,这背后蕴含着的将是万亿级的市场“蓝海”。 累计4万多次安全飞行架次的试飞之后,亿航智能在去年交付216架eVTOL,让公司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盈利的eVTOL企业。亿航智能表示,今后亿航智能将携手更多合作伙伴,逐步扩大和增加商业运营点,在广州、合肥及全国各区域布局更多低空交通运营中心,助力各地方运营主体申请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推动更多城市开启为市民和消费者提供常态化的低空游览、城市观光及丰富多彩的商业载人服务。 无人体系,前途无量。有研究机构预测,仅城市空中交通一项,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占比超30%。《低空经济发展趋势报告》也预计,到2030年,我国无人机产业将率先实现万亿元规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