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08 第03版:环球视点
|
大 | |
中 | |
小 |
|
|
应对关税大战不妨把消费主场搬到中国来 |
|
|
作者:
季晓莉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455 |
|
|
|
季晓莉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直观感受是国内处处都是人潮汹涌,旅游景点、商场、饭馆,哪哪儿都是满的。 今年不光国内游客“人从众”,外国面孔也肉眼可见地变得多了起来。数据可以佐证,仅仅上海一地,从4月30日到5月4日,入境消费持续火爆,境外来沪消费4.55亿元,同比增长211.6%。不仅如此,“五一”假日期间,上海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1.2倍,退税额同比增长1.3倍。 这是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外国游客在上海买好东西,还没等人离开中国,离境退税就实现了“即买即退”,实实在在的优惠就这么丝滑地到手了,零门槛零难度。目前,上海市办理离境退税备案企业多达1013家,覆盖品牌商户超3300户。2024年,上海、北京等10个试点地区“即买即退”办理退税规模同比增长22倍,是全国离境退税规模同比增速的18倍。 今年4月27日,我国“即买即退”的范围宣布扩大,方便外国游客更便利地“买买买”。而且,国内退税比例绝大多数都是11%,相当于增值税全部退还。退税流程更为繁琐的欧盟国家,浮动退税最终比例也到不了这个数字。再叠加“过境免签”等利好,今年的数字只会更高。 过去,我们熟知一些国人专门在境外旅游时做代购,在日韩买美妆买电饭锅,到香港买奶粉买珠宝,去美国买香水包包买营养保健品,主打一个价格差。大概十多年前,身边有人出国时,还会问一下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忙买了带回国内。没想到这才过去几年,情况完全反过来了,国外很多国家的物价越来越高,国人发现很少再有什么重要商品比在国内购买更划算了。 韩国小姐姐发现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西瓜和牛肉自由,甚至背几袋大米上飞机也是好的,欧洲家庭来中国恨不得多拿几个麻袋把小商品市场的东西都装满了带回去,有美国小哥哥专薅中国版便宜好看的耐克运动鞋的羊毛,就连香港和澳门居民也习惯了假日北上享受更为实惠的大餐和各种服务,一度导致口岸入境大厅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外”来中国旅游,他们发现了“新大陆”。中国商品是如此物美价廉,性价比超级高,以至于催生了“反向代购”现象,即“中国买、外国用”,甚至代购的主体也变成了“老外”自己。今年的广交会上,来华采购的外国客商总数增长超快,就是明证。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导致本土进口商品价格飙升,消费者一算账发现,在中国购买的一些商品,加上往返机票费用甚至比本土购买更划算。近期,一些颇具中式特色的线下商店就吸引了不少“老外”前来“买买买”,有的门店将近一半的消费人群都是外籍人士。 中国商品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当美国处心积虑设置关税障碍要将之挡在国门之外时,我们可以反向思考,如何让更多美国人直接来华消费、购物,把消费主场搬到我们自己的国家。“老外”可以随身携带在华所购商品回国,作为另一种“化整为零”的策略,只要符合规定,美国海关也挑不出刺来。事实上,“老外”们买单也代表着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制造更高层次的需求和认可。除非美国政府限制美国居民来华旅游,那又是另一种需要应对的情景了。 对于国内的企业和商家来说,这也是一次“出击国际”的契机,可以根据外国消费者的需求,打造相关品牌,开拓更多元的国际市场。下一步,中国不仅要成为“世界工厂”,还要成为全球最佳消费旅游国家,大大方方把消费主场搬过来,让全球消费者都喜欢来中国,在中国消费,买中国货,回去聊聊中国的好,吸引更多人来咱这儿。为了达到这一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即使是关税战也不能阻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