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08
2025-05-08 第04版:长三角
大 |
中 |
小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数智驱动绿色领航,锻造卓越特钢品牌
作者
: 缪晓琴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
:3147
运营管控大厅
数智中心
绿色低碳厂区
中信泰富特钢科技大楼
铁前操作大厅
本报记者 | 缪晓琴
企业高质量发展集中体现在质量优势和创新能力上。这种竞争力不仅是行业引领的核心支撑,更是国家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和资源配置能力。作为中国特钢行业领军企业,中信泰富特钢集团(以下简称“中信泰富特钢”)以“数字化转型为翼,绿色化发展为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潮中勇当排头兵,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为特钢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出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工信部《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也提出“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以及“推广应用先进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这些政策如春风化雨,引领中信泰富特钢加快创新步伐,在数字化与绿色化道路上抢占先机。
数字赋能:锻造工业脉搏中的智慧基因
炉温预测模型实时洞悉温度、压力、成分、风量等数据,成功实现了高炉“黑箱透明化”;“5G+”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调控着上千个工艺参数,宛如给传统钢铁巨兽装上了会思考的“神经系统”……在中信泰富特钢旗下的每家企业,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钢铁的炽热、机器的轰鸣,而是一股由数据、算法和智能决策交织而成的数字化气息。
在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兴澄特钢,智能车间内,天车有序穿梭,AI视觉检测系统如同“火眼金睛”,能在0.1秒内识别钢材表面0.02毫米的裂纹。“特钢云”平台上,2000余家上下游企业竞相接入,形成深度联动的产业智能生态。
在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展台上,兴澄特钢、大冶特钢的数字化工厂模型,以数字孪生系统实时映射现实车间的每个细节,吸引着全球目光;走进大冶特钢460钢管数字化工厂,巨型轧机正通过高速数据“神经网络”向云端传输实时工况数据,为每块钢坯赋予独特的数字身份标识;青岛特钢“高速优特钢线材智能工厂”则因实现了全产线高度智能化、信息化、少人化,入选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
在新型工业化浪潮中,前沿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正重塑中信泰富特钢的新质生产力基因。物联网、人工智能监测、大数据及数字孪生技术的深度协同,将百年炼钢经验凝结为智能模型,实现传统工艺经验向智能数据决策的产业范式跃迁。
在钢铁行业智能化竞赛中,中信泰富特钢以“四个中心”(制造中心、经营中心、数据决策中心、服务中心)为支点,将“数智引领”提升至集团战略高度。
通过构建“铁、钢、轧、能、环、研”六位一体的数字化体系,中信泰富特钢让数据在产业链充当“毛细血管”,推动传统生产向“决策智能化、管控精准化、服务个性化”嬗变。
通过数字化转型,中信泰富特钢不仅推动了生产效能的全方位提升,还成功构建了数据资产并挖掘其潜在价值,充分展现了“中信泰富特钢”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大幅跃升。
当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光芒照亮产业升级之路,人们看见的不仅是钢铁的力量,更是一个制造强国挺起的脊梁。
绿色突围:培育低碳协同发展雨林生态
如果说数字化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那么绿色发展则是其可持续前行的重要保障。中信泰富特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设立了每年8亿元的数智低碳基金,专注于先进节能技术的投资改造及低碳示范项目的研发与应用,支持钢铁各生产环节的节能提效改造,保证能源高效利用、高效转换、高效回收。截至2024年末,兴澄特钢、大冶特钢、青岛特钢、天津钢管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兴澄特钢、青岛特钢、天津钢管获评“A级环保绩效企业”。
长江潮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靖江特钢近零碳排电炉示范线,是中信泰富特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发展要求,结合自身资源、技术、协同等优势,创新打造的“制造绿色”产线。它不仅是国家低碳冶金技术攻关试点项目,也成为电炉短流程炼钢首个国家级示范项目。
渤海之滨,青岛特钢制定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的碳管理方针,与市政共建的余热供暖系统,将钢铁厂“绿色制造体温”转化为城市暖流,覆盖黄岛西部城区半数以上供热需求。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广泛应用将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助力实现国家碳中和目标。青岛特钢成功研发出H08Mn2NiA和FT55-Ni1等特焊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满足了长距离输氢管道和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管线对高性能焊材的迫切需求,为降低全球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中信泰富特钢的绿色技术应用力量。
2024年10月,中信泰富特钢参与审定的“低碳排放钢评价方法”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为钢铁企业发布绿色品牌、低碳排放产品及下游用户绿色采购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全产业链低碳转型。
这些实践印证了中信泰富特钢“绿色制造、制造绿色”的低碳发展理念——既做减碳践行者,更当绿色赋能者。面向未来,中信泰富特钢将继续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制造,不断探索氢冶金、智能全氧燃烧等前沿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减少碳排放。
创新破局:托举“国之重器”特钢力量
锻造“大国重器”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伟大事业,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中信泰富特钢积极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在高端制造的国际赛道上,中信泰富特钢始终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将自身发展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耕汽车、轴承、能源三大“硬核”领域,逐步构建起“四足鼎立,一枝独秀”多元化且具特色的产业版图。
谐波减速机柔轮用钢材打破国外垄断,助力国产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实现自主可控,树立“中国精度”新标杆;850MPa级特种钢管撑起全球最大核电塔机,用实干担当书写“特钢材料铸就大国重器”的精彩篇章;输氢管材焊材填补国内空白,超级管线钢承受住3000米海压考验,为国家能源安全铸就“万里长城”。
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成功点火升空,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又一里程碑。从“东方红一号”惊鸿破晓到“北斗”群星接力精密组网,从“神舟”飞船遨游“天宫”到“嫦娥”工程九天揽月,大冶特钢作为中国航天材料领域的“隐形冠军”,以半个多世纪的匠心坚守,将钢铁之躯熔铸成“民族复兴”的铮铮筋骨,在苍穹中刻下“自主创新”的中国印记。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这种“创新驱动+链式协同”的转型,得益于体系化变革的长期积累。中信泰富特钢深耕特钢主业,坚定不移走“品种、质量、效益型”道路,聚焦市场需求释放源源不断的科创动能,为工艺优化和技术革新按下“快进键”,为助力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24年,中信泰富特钢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4.21%,同比增长0.31个百分点,旗下企业获颁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
近年来,中信泰富特钢通过持续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品质量、完善服务体系,已成为特钢行业标准的重要制定者和引领者。“特钢是科技炼成的”这句镌刻于中信泰富特钢展厅的话,不仅展现着中国企业勇攀行业珠峰的奋进之姿,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实体经济领域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正以数智为舵、绿色为桨、创新为帆,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程破浪前行。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这家百年特钢品牌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高品质、更严标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谱写实业报国的壮阔诗篇。
(本版图片均由中信泰富特钢集团供图)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
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历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