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10
2025-05-10 第04版:新闻纵深 大 | 中 | 小 

重要的是人类认知边界的突围

作者: 张守营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870
张守营
    在人类文明史的褶皱里,每一次重大技术突破都暗含着认知框架的嬗变。当考古学家在土耳其发现9000年前的石制算筹,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破译最早的楔形文字时,他们触摸到的不仅是工具演进的轨迹,更是早期人类突破具象思维、构建抽象符号系统的认知革命。这种跨越时空的呼应揭示着技术发展的本质规律:真正改写文明进程的,从来不是器物层面的改良,而是人类认知边界的突围。
    工业革命的深层叙事远不止蒸汽机的轰鸣。当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在曼彻斯特纺织厂发出第一声嘶吼时,人类对能量的理解正经历着范式转换——从依赖生物肌肉的机械做功,到驾驭物质深层能量转化的认知跃迁。正如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所言,这种“范式革命”使人类首次建立起能量转化的系统思维,为现代热力学与量子物理埋下认知的种子。正是这种思维范式的突破,让看似简单的动力装置成为撬动现代工业文明的支点。
    在智能革命的当下,人形机器人的进化轨迹同样遵循着这样的认知突围逻辑。当波士顿动力的Atlas完成三级跳时,工程师们突破的不仅是伺服电机的控制精度,更是对生物运动本质的重新解构——将神经元信号传递、肌肉收缩力学、关节运动轨迹等生物特征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字模型。这种仿生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人类对“运动智能”的认知边界。在深圳某精密实验室里,科研人员通过逆向工程破解人体小脑的运动控制机制,将数亿年生物进化形成的神经回路转化为算法架构,这种认知迁移正在模糊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界限。
    乔治亚理工学院科技历史教授梅尔文·克兰兹伯格曾提出“技术六定律”,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指出:技术既非善也非恶,亦非中立。当我们凝视正在走进现实的人形机器人时,或许应该补充第七定律:所有重大技术创新都是人类认知突围的物化形态。从结绳记事到量子计算,从轮轴原理到聚变反应堆,人类文明正是在不断突破认知边界的征程中,完成着对自我局限的超越与重构。当未来的考古学家发掘我们这个时代的“技术地层”时,他们定会惊叹:那些闪耀着金属光泽的仿生关节里,封印着21世纪人类最壮丽的认知突围史诗。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