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10
2025-05-10 第04版:新闻纵深 大 | 中 | 小 

人形机器人:“终极赛道”正在裂变

作者: 张守营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2252
     首届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2025)日前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吸引约180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器人产业链上企业参加。图为在会议现场,参观者观看人形机器人弹钢琴。新华社
本报记者 | 张守营
    今年4月,北京亦庄的晨曦中,38台人形机器人完成了人类史上首个专属半程马拉松。这个充满科幻色彩的赛事,背后其实也“暴露”了产业界的集体焦虑:参赛机器人平均每7.6公里出现一次关节过热报警,行走轨迹偏移率高达23%。但正是这些“笨拙”的细节,让高盛中国在最新研究报告中划出关键判断:“人形机器人正在经历类似2007年智能手机的技术爆炸期——缺陷与突破并存,混乱与希望共生。”
全球竞赛:
从实验室到流水线的“生死时速”
    当特斯拉Optimus在德州工厂拧紧第1000颗螺栓时,小米Cy-berOne正在北京记录第82次跌倒数据,而远在德国奥格斯堡的库卡实验室里,工程师们正为机器人的手指触觉误差争得面红耳赤。这场横跨三大洲的技术竞速,似乎正在告诉世人一个新的激烈的竞争赛道正在如火如荼地形成中,这次的竞赛场从外太空转移到了智能工厂。
    高盛报告揭示了或将令人震撼的产业图景: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在2035年突破140万台,形成万亿美元级市场。但在这个宏大叙事背后,是残酷的“死亡淘汰赛”——2024年公开销售的优必选Walker、宇树Go1等产品,平均日活率不足15%,多数沦为科技展馆的“高级手办”。正如波士顿动力创始人马克·雷伯特所言:“让人形机器人真正站起来,需要跨越的不只是技术鸿沟,更是商业化的达尔文之海。”
    在整个业界,从科技研发到企业初建被形象地比喻成“死亡之谷”;而产品投入生产到大规模产业化之间的鸿沟被称为“达尔文之海”,它们描述的都是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遭遇的瓶颈。
    在北京东南六环外的Leader-Drive工厂,生产线正以每月300套的速度生产谐波减速器。这种精密部件被称为“机器人关节的芯片”,其精度直接决定机器人的动作流畅度。日本哈默纳科(HDS)曾在此领域垄断全球80%市场,但中国玩家的突围正在改写规则:2024年,中国厂商的人形机器人专用减速器出货量同比增长470%,材料创新带来重量减轻40%。
    “这像极了2012年的手机摄像头战争。”高盛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传统Tier-1厂商正遭遇新势力夹击:双环传动用行星减速器开辟第二战场,科达利首创的轻量化PEEK材料减速器已获小鹏订单,而曾经垄断工业机器人关节的日本企业,突然发现战场已转移到人形机器人的手指关节。
    更隐秘的竞赛发生在直径不足5毫米的滚柱丝杠上。这种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核心部件,精度要求达到微米级。德国博世、日本THK的专利墙曾让中国企业难以逾越,但2024年贝斯特精密联合无锡KZX机床公司突破磨削工艺,使国产滚柱丝杠成本下降60%。“我们现在每三天就能迭代一次设计方案。”贝斯特工程师向媒体展示的实验室日志里,密密麻麻记录着第217次材料疲劳测试数据。
软件革命:
AI喂养机器的“黑暗森林”
    在上海闵行区的智元机器人实验室,巨大的LED屏上跳动着令人眩晕的数据流——这是AGIBOT GO-1人工智能模型在消化第9PB的实时操作数据。工程师们给这个系统起了个绰号“噬数据兽”,它每天“吃掉”的工厂监控视频,相当于300万小时的人类劳动影像。
    “人形机器人的AI训练正在经历从‘看图说话’到‘无监督进化’的质变。”高盛报告主笔解释,2024年前行业普遍依赖模拟数据训练,但现在优必选首创的“虚实交织”训练法,让真实数据与模拟数据相互优化,使得机器人学习效率提升3倍。这种进化催生了意想不到的“物种”——Figure公司的HELIX模型竟自主开发出“跌倒缓冲算法”,其代码逻辑让程序员都难以解析。
    但这场革命伴随着伦理困境。产业界不得不面对哈贝马斯预言的“技术殖民”——当机器学会人类技能的速度超过技能传承的速度,文明该走向何方?
供应链暗战:
万亿赛道上的“军备竞赛”
    在宁波双环传动的会议室里,悬挂着一张特殊的“产能作战图”:绿色区域标注着现有2条人形机器人专用产线,红色箭头则指向2026年规划的15条产线。这种“进两步看一步”的扩张策略,折射出整个供应链的集体谨慎。
    “我们现在接到的预购订单,足够把产能扩充到月球。”双环传动的负责人展示出客户名单,特斯拉、小米、优必选等企业的logo挤满电子表格,“但谁敢真的押注百万产能?2016年工业机器人泡沫破裂的教训太深刻了。”高盛数据显示,供应链企业的实际产能规划普遍比公开声明保守80%,这种“战略克制”反而催生了更健康的技术迭代——科达利将省下的扩产资金投入材料研发,使其减速器寿命突破2万小时大关。
    站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的观景台俯瞰,大疆总部楼顶的无人机机群与优必选实验室的机器人方阵交相辉映,恍如科幻电影的蒙太奇。但产业观察者们更愿意将此刻比作2003年的手机市场——诺基亚仍如日中天,但乔布斯已悄悄注册了iPhone商标。
    “人形机器人绝不会是智能手机的简单复刻。”高盛在报告结尾警示,这个赛道可能走出更陡峭的曲线:特斯拉试图用汽车制造思维降维打击,创业公司押注垂直场景创造“机器人原住民”,而最危险的颠覆者或许尚未入场。正如1999年没人能预测亚马逊会成为云计算巨头,今天的人形机器人战场,同样潜藏着改写游戏规则的X因素。
    或许正如80年前图灵在布莱切利公园破译Enigma密码时留下的箴言:“机器超越人类的方式,从来不是复制,而是创造新的可能性。”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