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22
2025-05-22 第01版:头版 大 | 中 | 小 

配套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高速增长提供源源动力

作者: 安宁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3165
     近年来,江苏省启东市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深入推进“千企大走访”活动,不断优化“万事好通·益启企”政策,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为企业办实事解难事,全力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图为工人在位于启东高新区的上海昭晟机电(江苏)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忙碌。新华社
本报记者 | 安宁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出席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将逐项推动相关政策出台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自5月20日起正式施行,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李超介绍,为推动各方面学好用好民营经济促进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从3个方面做好法律实施相关工作:一是全面开展法律宣贯活动。5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民营经济促进法全国宣讲启动会,后续将推动在政府部门、新闻媒体、高校院所、行业协会商会等开展普法宣讲。
    二是加快推动配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系统谋划七方面53项政策举措,目前相关政策举措已经陆续出台实施,比如《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等。后续将建立细化台账,逐项推动相关政策出台实施;加强跟踪问效和督察督办,确保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
    三是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切实推动解决民营企业关心关切的问题。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强化失信惩戒,加快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清欠进度;推动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实施好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提高涉企收费透明度;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的政策环境。
    
力争6月底前下达完毕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
    “两重”建设聚焦发展亟需、常规手段解决不了、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的大事要事,有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国家重大战略顺利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显著提升。
    李超介绍,202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强化“两重”性质、坚持自上而下、注重软硬结合,加快推进“两重”建设重点任务高质量落实。
    ——在“硬投资”,也就是项目建设方面,2024年共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7000亿元,2025年已安排近5000亿元,支持沿长江交通基础设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城市地下管网、“三北”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在“软建设”,也就是为保障项目实施而推进的制度建设方面,通过编规划、出政策、创新体制机制等方式,促进形成项目建设实施和运营维护的长效机制,提高投入效率。比如,健全高标准农田、管网、医院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使用、运营、管护机制,保障这些设施持续健康运行、长久造福群众。
    “随着一大批‘两重’项目开工投产,将在稳定经济运行、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国家安全、增进民生福祉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李超说。
    
抓紧推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方各部门,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推动‘两新’加力扩围政策加快落地、持续显效,成为扩消费、稳投资、促转型、惠民生的重要引擎。”会上,李超分享了一组亮眼的数据。
    一是有力增强消费活力。4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电、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通讯器材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8%、33.5%、26.9%、19.9%,装修旺季叠加换新补贴,带动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增长9.7%。
    二是有力拉动投资增长。1~4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4.5%。与“两新”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制造业技改、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9%、13.4%、8.2%、5.1%、2.7%。
    三是有力推动转型升级。随着绿色、智能、高品质产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设备更新推动企业生产效率持续提升,相关行业生产和效益同步向好。
    四是有力改善社会民生。截至5月5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突破300万份,消费者购买12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过5500万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超过4100万件。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继续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资金下达,会同财政部尽快完成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清算,下达后续资金额度。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快享机制,抓紧推出加力实施设备更新贷款贴息政策,降低各类经营主体设备更新融资成本;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简化补贴申领流程,明确审核兑付时限,落实资金预拨制度,提升消费者体验,缓解经营主体垫资压力。三是强化政策储备,及时跟踪评估各项工作进展,深入研究“两新”领域增量和储备政策,适时按程序报批后推出。
    
启动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开展营商环境改进提升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启动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为推动该行动取得实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做了四方面工作安排:明确重点整治情形;建立四级政府联动工作机制和新闻媒体监督机制;全面畅通问题线索反映渠道;压实地方责任,抓好整改落实。
    另外,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向国内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营商环境优化的进展成效,颇受关注和好评。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李超表示,企业、群众对市场准入、融资增信、账款清欠、信用修复等领域营商环境建设还有很高期待。接下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聚焦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
    放宽市场准入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快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强化融资增信方面,重点破解企业“贷款难”、银行“不敢贷”问题。清理拖欠企业账款方面,重点破解政务失信、合同履约不到位等问题。
破解信用修复难题方面,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构建统一规范、协同共享、科学高效的信用修复制度,推动信用信息集中统一公示,实现“‘信用中国’一口受理、全线上办理、全流程跟踪”。
将修订扩大《外商鼓励投资产业目录》
    受美国滥施关税措施等影响,全球跨境投资的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给不少跨国企业的投资决策造成了影响。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继续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修订扩大《外商鼓励投资产业目录》。目前已完成对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正在根据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政策,从强化要素保障、优化金融支持、提升再投资便利度、做好再投资项目全流程服务保障等方面支持外资企业开展再投资。推动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将在规划、用地、用海、环评、能耗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持续开展服务外资企业专项行动,建立重点外资企业“一对一”走访工作机制,加强服务保障,支持外资企业依法平等适用各项支持、优惠政策,高标准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有望迎来“排浪式”增长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协同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全社会初步形成共推“人工智能+”的良好氛围。
首先,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进程明显加速。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22个部门实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专项行动,组织实施攻关专项,加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药、新材料等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其次,“人工智能+”降本增效作用逐步显现。中央企业和行业重点企业全面行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破解实践中的痛点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从智能客服、文档整理等基础场景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对经济发展贡献度逐步提升。再次,因地制宜探索特色示范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行业部门分类分行业统筹指导,因地制宜找准“人工智能+”发力点。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