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5-24 第01版:头版
|
大 | |
中 | |
小 |
|
|
从“锁边”到“扩绿” 新疆奏响“绿富同兴”生态华章 |
2025年,新疆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一圈两区三线”为主战场,以“扩边”为重点,加快巩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成果 |
|
作者:
袁琳 王健生 陈荟词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4026 |
|  | | 2024年6月,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拍摄的防护林带,道路两边是沙漠饲草基地和设施农业基地。新华社 |
|
|
|
开栏的话: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在中国的辽阔土地上,“大美新疆”是一个独特的存在:这里既有风景如画的果子沟,也有一眼望不到边的漫漫黄沙。自1978年“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以来,一条蜿蜒的“绿色长城”拔节生长,以坚韧的姿态抵御风沙、守护家园,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篇章。 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擘画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三北”工程建设的宏伟蓝图。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部署三大标志性战役的重点任务和项目布局。两年来,“三北”工程建设在生态治理、防沙治沙、绿色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取得显著成效。 即日起,本报开辟专栏,聚焦“三北”工程建设,带您见证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探索科技赋能造林的创新实践,凝聚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的磅礴力量。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 | 袁琳 王健生 陈荟词 如果你乘坐飞机在祖国的北疆上空向下俯瞰,或许可以看到一条绿色轮廓,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蜿蜒,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阻沙防护带。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强调“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提出“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座谈会上,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被列为“三北”工程的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 2024年11月28日,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标志着阻击战转入高质量推进的常态化阶段。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实地感受新一代治沙人在科学治沙、梯田治沙、沙产业发展、农田防护林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 顶层设计不断强化 攻坚战“规划图”不断清晰 人与沙的较量是漫漫征途。在防沙治沙进程中,离不开科学完善的规划和系统性部署。 近年来,“三北”攻坚战“规划图”在实践中不断清晰,顶层设计不断强化。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建立“三北”工程协调机制并制定印发“1+N+X”工作方案,明确相关部门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30年)》,谋划布局68个重点项目,其中三大标志性战役区域涉及328个县、布局35个重点项目。 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荒漠化土地106.86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国土面积的64.18%,是“三北”工程的重要阵地。自“三北”工程攻坚战打响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扛起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的政治责任,提出“挑重担、建标杆、做示范”工作要求,充分发挥指挥部协调机制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采用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科学治沙技术。 据了解,新疆先后召开全区生态环境保护暨荒漠化综合防治大会、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现场推进会、荒漠化综合防治视频调度会等,对全力打好攻坚战和阻击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启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沙治沙规划(2021—2030年)》等编制工作,明确攻坚战路线图、时间表。 为确保工程的高效推进,新疆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存量与增量并举,建立了新建项目、续建项目、储备项目的“三张清单”,并明确了“三张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列表推进,确保项目“开春即开工”。2025年,全区计划完成1194万亩的治理任务,并争取实施储备项目604万亩,以科学绿化和综合治理手段,推动“三北”工程再上新台阶。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林业和草原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实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北工程六期规划》提出,2021~2030年,新疆“三北”六期工程建设总任务7245.9万亩,其中生态治理任务1643.7万亩,成果巩固任务5602.2万亩。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疆计划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1194.01万亩,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844万亩,主要目的就是要确保锁住的“边”不被风沙突破,并且将这条“边”织密织厚,从“锁边”向“扩边”发展,让生态治理成果长久、可持续。 因地制宜 综合运用治沙手段 和田地区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重点区域。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遭遇的沙情、风害不同,这片区域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也不同。以于田县为例,过去,于田县每年有200多天都笼罩在沙尘之中,新铺设的草方格往往在风沙袭击时就被淹没。后来,于田人民就探索出了“梯田”治沙新模式。 在于田县英巴格乡示范基地,记者看到,一望无垠的沙丘连绵起伏,最高处可达20多米,沙丘的坡面由草方格固定,沙丘平面则种着梭梭和胡杨等植物,从低到高分割成梯田的形状。 于田县副县长努尔艾合买提·依孜巴克指着这些穿“格子衫”的沙丘介绍道,这里处在东北风和西北风交汇地带,四面来风让这里的沙丘形似金字塔状。于田县探索出的“梯田式”治沙模式,就是将沙丘由低到高分割出梯田形状,通过在坡面铺设草方格,在平坦处栽种柽柳等植被,能更好地固定沙土,为植被的恢复和生长提供条件,从而实现固沙、绿化的双重目标,还可以大幅降低治沙成本。 “过去治沙是人沙斗争,现在治沙是人沙和谐,体现出新疆治沙思想的进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表示,在新的治沙思想指引下,新疆提出了因地制宜、以水定绿的治沙策略,在水资源条件相对好的区域,优先采用生物治沙方式;在水资源条件相对匮乏、远离绿洲的区域,主要采用光伏治沙;在不具备水资源条件、光伏铺设条件也达不到要求的地方,主要以工程治沙为主。 “这种因地制宜的做法激发了各地积极探索治沙新模式,涌现出于田县梯田治沙、沙雅县光伏发电抽水治沙等典型,带动了企业、社会、农民积极参与,推动了沙产业发展,治沙又致富。”于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贾存鹏告诉记者。 随着防沙治沙进入机械化、智能化的创新发展新阶段,对资金配置与使用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和田模式体现了“三北”工程的新思路——生态治理必须与民生改善协同推进,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推广生态补偿机制,激发地方内生动力。 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新疆生态修复专项资金同比增长22%,其中和田地区获批3.2亿元用于防沙治沙项目,草方格铺设占比超4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新疆已布局7个重点治理项目、13个子项目,涉及7个地州市46个县(市、区),综合治理规模2592万余亩,将持续至2030年,进一步筑牢祖国北疆的生态屏障。 点沙成金 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采访中,记者最大的感触是,防沙治沙,既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而是需要发改、林草等政府单位以及合作社、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和群众共同参与,才能从防沙、治沙再到用沙,以此来发展特色沙产业,实现“点沙成金”。 在今年央视春晚上,有两位来自于田县的小姑娘阿依沙·买吐地和阿米乃·买吐地给主持人尼格买提,给大家送上了一罐正宗的于田玫瑰。 沙漠里也可以种植出娇艳欲滴的玫瑰吗?在于田瑰觅玫瑰花种植基地,记者了解到,每到初夏时节,这里就是一片花海,大马士革、丰华、紫枝、小叶玫瑰等230万株玫瑰竞相绽放,散发出醉人的芬芳。沙漠玫瑰就是于田县沙产业发展的代表之一。 玫瑰虽看似娇弱,却能在防沙治沙中展现强大能量。“沙漠玫瑰耐旱性强,能凭借发达的根系固沙锁土,阻挡风沙侵袭,是很好的固沙植物。而且玫瑰的芬芳和美丽,不仅可以装点大漠,还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观赏游完。”新疆于田瑰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智勇向记者介绍。 为了防风固沙、摆脱贫困,于田县以花为“媒”,激发乡村振兴活力。一朵朵玫瑰花被加工成玫瑰花茶、花酱、精油……构建起从培育、种植、采摘到加工、收购、生产的全产业链。 除了沙漠玫瑰,梭梭、柽柳、枣树等多种经济作物也成了防沙卫士。 在一眼望不到头的沙漠里,种植着一排排红柳,农户工人们正在烈日下一铲子一铲子地挖着肉苁蓉。“肉苁蓉又叫大芸,是一种寄生在红柳、梭梭根部的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和田县英艾日克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阿不力克木·亚力坤在采访中告诉记者,英艾日克乡从2009年开始种植肉苁蓉,当时只有200亩地,现在已经达到2.2万亩。 和田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郭丹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年,我们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将国有未利用土地、沙化土地分给村集体收入薄弱的村,再承包给参与沙化土地治理的群众,不仅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带动了群众就业,提升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于田县奥依托格拉克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买提卡斯木·买提肉孜亲身见证了这一变化。他介绍,于田县积极引导企业、社会、农民种植玫瑰、梭梭,接种肉苁蓉参与防沙治沙,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沙产业发展,治沙又致富。“现在,加入合作社的乡亲一共有30户,我要带着他们一起致富。” 目前,于田县已完成生物治沙面积33.5万亩,主要种植红柳、梭梭、玫瑰花、红枣等兼具抗旱特性与经济效益的植物,串联起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受益群众达3.2万人,稳定吸纳就业人口2800余人,人均月工资达3000元以上,昔日“沙窝窝”变成了“金窝窝”。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