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24
2025-05-24 第03版:绿色 大 | 中 | 小 

多场景实现建筑零碳化:系统耦合而非技术堆砌

作者: 白雪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051
巴西库里蒂巴总部
    作为全球第一个LEED零能耗探索者,也是全球首个获得LEED零水耗认证的建筑,巴西Peti-nelli库里蒂巴总部项目最大化地利用了能耗数据收集和场地可再生能源的优势。
    该建筑使用的所有能源均在现场产生,现场的能源使用强度仅为每年每平方米25千瓦时。仅一个15千瓦的光伏阵列,就足以提供这所供25个人使用的办公室所需的能量,甚至还能有盈余。通过楼顶的人工湿地,该建筑可实现就地处理100%的废水。同时,大楼以高节能和热舒适为目标进行设计和建造,因此,机械系统只需要使用少量的能源来供热或制冷,能为所有空间提供增强通风。
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
    中新天津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采用13项节能环保技术,包括屋顶光伏电板、土壤热源泵、外维护结构、太阳能保温隔热等,强调建筑围护结构被动式节能设计,将建筑能源需求转向太阳能、风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资源。
    该中心还根据天津本地日照时间和强度,充分考虑光伏板吸收太阳光照的时间问题,公屋展示中心选择了南偏东15°的方向。公屋展示中心的太阳能光伏板面积达2600平方米,每年可发电24万千瓦时,而公屋展示中心一年用电量仅21万千瓦时左右。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科大楼
    建科大楼是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研发基地,作为夏热冬暖地区的典型案例,建科大楼充分利用被动式技术,优化建筑布局、中庭设计和开窗通风,自然通风减少了30%的空调面积、20%的空调时间和63%的空调能耗;自然采光技术使照明能耗降低71%;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起到固碳隔热、改善微气候的作用。经统计,建科大楼在2010~2021年运行12年间,平均节能37%,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5%,充分展示了从设计源头降碳的可行性。
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
    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自方案规划阶段就遵循零碳建筑正向设计理念,明确零碳建筑的实施路径——适应气候条件,利用自然资源禀赋,在满足室内环境参数、碳排放目标要求下,采用性能化设计手法,依托被动技术和主动技术,选用低碳建材、低碳结构以及材料减量化等设计手段,结合碳汇等碳抵消方式,达到零碳建筑的设计目标。
    该中心通过被动式节能技术、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设计、碳排放管理平台智慧管理以及购买绿色电力等措施,实现了建筑碳排放小于零的目标,减碳率达到72%,充分体现了零碳建筑是系统耦合而非技术冷拼的理念。
    (本报记者白雪编辑整理)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