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5-24
2025-05-24 第04版:新闻纵深 大 | 中 | 小 

静水流深 于无声处听惊雷

作者: 张守营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1011
张守营
    这场始于算力卡脖子的突围战,表面波澜不惊,内里却暗潮汹涌。当全球目光聚焦于美国科技巨头的算力军备竞赛时,中国AI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塑科技规则。从被封锁的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智能大棚,从西部算力枢纽到东盟国家的技术标准会议桌,一场由效率革命驱动的变革,正在重新定义“技术霸权”的叙事逻辑。
    云南某偏远县城的医院里,AI辅助诊断系统已覆盖90%的常见病种。一位曾因误诊延误治疗的村民感慨:“过去要翻山越岭去省城排队,现在家门口的机器5分钟就能告诉我该吃什么药。”这种技术普惠的毛细血管,正延伸向中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在江苏的乡村小学,AI教师为留守儿童定制古诗文课程,将王维的“空山新雨后”转化为虚拟现实场景;在青藏高原的牧区,藏语AI助手帮助牧民分析牦牛健康数据,死亡率降低了18%。这些未被计入GDP数字的变革,恰恰是技术革命最真实的注脚。
    当西方担忧“数字铁幕”降临之时,中国AI的出海之路却展现出另一种可能。无论是在印尼雅加达的港口,还是在肯尼亚的咖啡种植园,技术标准的博弈场上,中国提出的“可控创新”原则,正成为发展中国家平衡效率与安全的共同选择。正如某国数字经济部长所说:“我们不需要在‘完全开放’和‘绝对控制’间二选一,中国的实践提供了一条中间道路。”
    而在这场文明对话的深处,一场超越零和博弈的实验正在萌芽。华为昇思开源社区中,来自127个国家的开发者共同优化着一行行代码,埃塞俄比亚程序员贡献的算法模块,意外解决了新疆棉田虫害预测的难题;百度文心大模型新的版本一推出,东南亚很多国家都表示急需英文版。这种“技术共生”的生态,与硅谷巨头严防死守的专利壁垒形成鲜明对比。一位参与跨国开源项目的“95后”工程师说:“我们搭建的不是代码仓库,而是一座数字巴别塔——在这里,算法没有国籍,创新无需护照。”
    摩根士丹利预测的“10万亿美元经济价值”,或许只是这场变革的冰山一角。当中国AI模型既能写七言绝句又能解量子方程时,它揭示的不仅是技术可能性,更是文明演进的新范式:技术可以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成为连接古老智慧与未来想象的桥梁;竞争可以不是你死我活的厮杀,而是可以化作不同文明相互启发的对话。就像大运河沟通南北水系般,中国AI正在数字世界开凿一条新的航道——这里承载的不只是算力与数据,更是一个民族对“和而不同”的千年坚守,以及对人类共同未来的回答。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63691895 传真:010-63691390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