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邮 箱
 
   
 
 首页  今日要闻 发改新闻 地方新闻 产经新闻 营商环境 一带一路 绿色共享 物价消息 商业资讯 企业债券 债券公告 招标投标
招标投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新闻  
 
电子报
 
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2023-04-25 00:00:00      中国经济导报

刘维淇/制图

刘维淇/制图

 


柴洁  本报记者 | 张洽棠

    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53万亿元,同比多增2.47万亿元。
    一季度金融运行情况表现如何?多位专家表示,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等数据均好于市场预期,显示出国内经济复苏动能增强。后续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望持续发力,继续加大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强

    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2.7%,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比上年末高0.4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
    “数据表明,一季度,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明显增强。”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说。
    从总量上看,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加大了对普惠金融、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金融服务。
    开源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陈曦认为,社融总量和结构均显著改善,一季度强势收官。3月,信贷依旧强劲,同比多增7211亿元,是本月社融的“中流砥柱”,一季度信贷开门红顺利收官;信贷延续“靠前发力”的节奏,企业和居民融资分化收敛。
    招商银行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所长谭卓表示,从结构上看,表内信贷依然是社融的主要支撑项,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同比小幅少增。
    新增信贷投向了哪些领域?从借款主体来看,企(事)业单位是一季度贷款增量的主体。一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8.99万亿元,同比多增1.91万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84.8%。其中,企(事)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6.68万亿元,同比多增2.73万亿元。这表明经营主体的预期有所好转,信心有所恢复。
    从行业投向来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房地产业贷款增长呈上升态势,贷款的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预计2023年信贷投放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将保持平稳。”阮健弘表示,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巩固拓展经济向好的势头。
    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近一段时间,随着前期稳经济大盘、稳定房地产政策效果持续显现,各方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多项指标与去年四季度相比出现边际好转现象,在房地产金融数据上也有所反映。
    邹澜强调,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密切关注房地产金融形势变化,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保交楼金融支持,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我国经济不存在通缩基础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低于市场预期,同时信贷投放保持较快增长。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与物价回落并存,引发了中国经济是否进入通缩的议论。
    就近期市场关注的信贷和通胀走势背离的现象,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近日回应,今年以来的CPI涨幅回落主要受季节性阶段性因素影响。比如,春节后随着市场需求回落,价格一般都有回落;部分食品价格走低,比如生猪供应充足,节后消费需求减少,带动CPI回落;国际能源市场特别是原油市场价格总体回落,带动国内能源价格走低等。
    邹澜指出,经济基本面和高基数等因素使得近期物价有所回落,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与物价回落并存,本质上受时滞影响。对“通缩”提法要合理看待,当前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与通缩有明显区别。
    关于中国经济是否会步入通缩,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认为,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复苏早期,需求驱动的通胀正在回温,而非即将步入通缩。今年一季度,金融数据连续超出市场预期,M1、M2、信贷余额、社融余额同比增速等指标相对去年年底均明显改善。
    “中国经济不会陷入通缩。”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判断,一季度全社会信贷增长较高,国内消费和投资在温和复苏进程当中。在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内生动力逐渐提升环境下,中国经济不会陷入通货紧缩局面。
    邹澜认为,随着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逐步回归至往年均值水平,全年CPI呈“U”型走势。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

    近年来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出现了“大进大出”和“大收大放”的情况,美国硅谷银行风险事件发生以来,利率风险引起了更多的关注。邹澜指出,我国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以我为主,利率没有大起大落,这为金融机构管控好利率风险也创造了较好的货币环境。
    去年以来,全球主要央行持续大幅加息,考虑到当时我国经济总需求疲弱,中国人民银行没有简单跟随加息,而是先后两次引导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累计下行了20个基点,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市场报价利率)分别下行了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应对了来自内外部的多重冲击,实现了较好的调控效果。
    “我国是超大型经济体,必须主要根据国内宏观经济和物价形势进行调节,自主把握货币政策。”邹澜强调,坚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增大国内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开展调控的空间。过去五年我国M2和社融年均增速在10%左右,与近8%的名义GDP年均增速基本匹配,促进了宏观经济大局稳定,并从根本上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
    邹澜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确保利率水平合适,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在新的起点上开好局、起好步。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注重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比较多,包括支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保交楼等。截至今年3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共是17项,余额大约6.8万亿元,促进了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针对下一阶段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使用,邹澜指出,结构性货币政策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内嵌市场化的激励机制,精准有力加强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

【期号:】【版面:】【作者:】打印本页
 
相关文章
招标投标 | 更多>>
· 中国信达山东分公司关于… 2024-04-13
· 中国信达北京分公司关于… 2024-03-19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4-03-14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4-03-12
· 公告 2024-01-20
· 资产处置暨招商公告单 2023-12-02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3-12-02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3-11-30
发改新闻 | 更多>>
·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 2024-04-11
· 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咨询… 2024-04-09
· 全国价格监测工作会议暨… 2024-04-09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深学… 2024-04-02
· 福建发展改革委召开民营… 2024-03-16
· 三市发展改革委 召开区… 2024-01-30
·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 加快… 2024-01-30
· 七台河用好项目谋划储备… 2024-03-1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 聘 | 网站广告刊例 | 广告刊例 | 招标公告刊例 | 订阅服务 | 版权声明 | 郑重声明 | 中国发展网 | 记者证查询 | 技术产品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390
Copyright 中国经济导报网  京ICP备09051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35号
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投诉电话:010-65573925;举报投诉email:xwddwyh@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