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守营报道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年鉴发布会在北京举行,集中发布了24部学科年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在发布会上表示,学科年鉴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学术繁荣离不开学科年鉴的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求我们加强对当代中国学术思想的系统梳理和研究,要求我们将各方面的优秀学术思想和成果记录在案,要求我们把握学术脉络,了解时代所需、人民所求,通古今之变化、发时代之先声,使中国特色学术之路越走越宽广。可以说,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迫切需要重视年鉴的编纂工作,高质量地编好年鉴,更充分地用好年鉴。 甄占民表示,学科年鉴要加强对学术发展前沿的系统梳理和提炼,记录学术、学人、学风、学派,归纳学科发展动向及趋势,全面系统反映各学科发展脉络,为推动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料和知识积累,为后人治学提供学术根基和方向引领。要着力反映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创造,不断提升稿件的学术质量和编纂质量,做到科学、规范、严谨、权威。 据介绍,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年鉴工程”。经过十年发展,截至2023年8月,全院出版和启动编纂的学科年鉴达38种、覆盖了12个一级学科和26个二三级学科,中国社会科学年鉴数据库收入的年鉴有400多部,绝大多数年鉴保持出版、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