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订阅服务 |   邮 箱
 
   
 
 首页  今日要闻 发改新闻 地方新闻 产经新闻 营商环境 一带一路 绿色共享 物价消息 商业资讯 企业债券 债券公告 招标投标
招标投标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经新闻  
 
电子报
 
绿·观点
2024-04-02 00:00:00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能建集团董事长宋海良:国际合作在推动绿色转型中发挥关键作用。过去几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光伏和风能等走在前列,同时在储能和绿色能源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分享经验,共同推动绿色转型。
    在国际合作方面建议:第一,共享成功技术,通过规划、设计和咨询等领域的合作,将中国的传统能源升级和新型电力系统改造经验推广至全球;第二,提供中国方案,如在风光水火土一体化解决方案方面,中国已积累大量实践经验,可为其他国家提供系统化方案;第三,加强技术合作,包括在储能、氢能等领域的专项技术共享与融合;第四,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案例、人力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全球绿色发展的共同进步。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双碳”目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实现碳中和目标,绝不是要限制发展,而是要更好、更绿色、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有利于中国在绿色技术竞争中抢占先机,有利于清洁能源转型升级,还有利于实现颠覆性的能源革命、科技革命和经济转型。
    “双碳”目标会引领产业结构的变革。这就需要我们限制落后产能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没有与生俱来的零碳经济,一向被视为绿色产业的数字经济并非零碳经济。数字经济碳排放量是相当大的,2020年已经占到6.3%。比如,以基站、算力这些设施来说,都需要巨量的能源消耗。再以数据中心为例,在数据中心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会产生持续的隐含碳物质排放,运营过程中也会耗能,排放巨量的碳。如何让数据中心变成一个绿色中心,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要加速碳中和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这两个产业加一起一定是万亿级的巨大产业。
    ——湖北省“双碳”发展国际合作交流会

    京能新能源战略发展总裁孙茂建:“车能”融合策略通过智能有序充电和双向充放电技术,有效优化电力负荷,减少碳排放,降低用户成本,这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为构建绿色、智能的交通与能源体系提供动力。
    为了加速“车能”融合的进程,需要持续投入科技研发、推动产业创新、完善政策支持、促进跨界融合、增强链供应链韧性。“车能”融合正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科技创新促进跨界融合,将多个领域紧密结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能源岛”,推动整个能源体系转型再升级,加快形成能源新质生产力,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共创绿色未来。要加快建立多元化利益共享机制,以激发各方积极性,实现交通领域减碳目标,推动能源体系低碳化转型。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抒祥: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量占比不断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日益迫切。建议加强新型电力系统顶层设计,统筹推进新能源大基地建设,统筹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推动电力领域科技创新,加快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研究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网的先进电网和储能等新型电力系统支撑技术,开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电力电子装备接入电网稳定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加大新技术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储能、氢能、CCUS等标准体系研究,发挥标准引领作用。
    ——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

【期号:】【版面:】【作者:】打印本页
 
相关文章
招标投标 | 更多>>
· 中国信达山东分公司关于… 2024-04-13
· 中国信达北京分公司关于… 2024-03-19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4-03-14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4-03-12
· 公告 2024-01-20
· 资产处置暨招商公告单 2023-12-02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3-12-02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 2023-11-30
发改新闻 | 更多>>
·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开展… 2024-04-11
· 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咨询… 2024-04-09
· 全国价格监测工作会议暨… 2024-04-09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深学… 2024-04-02
· 福建发展改革委召开民营… 2024-03-16
· 三市发展改革委 召开区… 2024-01-30
·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 加快… 2024-01-30
· 七台河用好项目谋划储备… 2024-03-12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 聘 | 网站广告刊例 | 广告刊例 | 招标公告刊例 | 订阅服务 | 版权声明 | 郑重声明 | 中国发展网 | 记者证查询 | 技术产品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传真:010-63691390
Copyright 中国经济导报网  京ICP备0905100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35号
产业报行业报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投诉电话:010-65573925;举报投诉email:xwddwyh@126.com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